32年前,想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赚取第一桶金的耿万喜,因诈骗罪锒铛入狱。当年,只有36岁的他,被迫和家人一起走上了鸣冤之路。如今,已经68岁的耿万喜,终于盼来了无罪判决。在接受第一财经1℃记者采访时,虽然精神矍铄,但对于往事,耿万喜依旧不想回首。
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对耿万喜诈骗案重审宣判,认定江苏省滨海县人耿万喜无罪。
6月8日,第一财经1℃记者来到江苏省滨海县,见到了耿万喜。据他介绍,案发至今32年,他没有停止过申诉鸣冤的脚步。这起案件实际是一起经济纠纷,办案人员在当年就曾认为他不构成犯罪,但由于某些地方领导干预,酿成了最终的错案。这起错案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
耿万喜案在已知的已获纠正的案件中,成为时间跨度最大的一起。
年11月以来,中央层面出台专门意见,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并甄别纠正一批重大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耿万喜案终被平反。
代购水果遇纠纷终获解决
6月8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坎东社区的一栋2层民房内,68岁的耿万喜的电话不断。打来电话的多是亲朋好友,大家向他表示祝贺和问候。
32年前,36岁的耿万喜年富力强,又有过人的经商头脑,意气风发的他准备在商海里闯出一片天地。但正是这起冤假错案,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年,改革开放之初,民间商业和贸易逐渐红火起来。滨海县位于苏北,虽然经济发展程度不如苏南,但商业头脑发达的人们也纷纷开始下海。当时30多岁的耿万喜也投入到经商大潮中。一开始,他和妻子陈素林在滨海县的乡镇上开了一个小卖部,取名为东平货铺。年,耿万喜到附近的阜宁县进货,偶遇多年的老友田某。当时的田某是阜宁县总工会成立的一家商业公司——阜宁县综合贸易服务部(以下简称“阜宁服务部”)的经理。阜宁服务部当时由田某承包,每年上交承包费后,剩余的收益全都归服务部。这种经营模式在当时还是很先进和灵活的。
田某邀请耿万喜到服务部当会计。全家都支持耿万喜去阜宁去上班,因为在当时,从农村搬到县城生活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
来到新岗位的耿万喜工作很卖力,特别是自己会做生意的特长有了更大的用场。他一年时间内就为公司创造利润2万元。一系列的表现下来,耿万喜在当地及周边已经小有名气。年,当时的滨海县土产果品公司(以下简称“滨海土产”)慕名找到耿万喜,希望他能帮忙到四川购买3万元的橘子罐头。耿万喜也正在准备为服务部到当时的四川省江津县(现为重庆市江津区)采购橘子。对于来自老家的公司的帮忙请求,耿万喜没有推辞。
经过商谈,双方确定了合作方式,由滨海土产将3万元货款汇给江津的供货方。耿万喜回忆,他没有接触这笔货款,只是负责联络货源,“但是没想到罐头价格上涨,滨海土产最终决定不买了”。双方的这次合作没能成功,由于是耿万喜负责联络组织货源,滨海土产希望由他继续出面,把3万元货款要回来。耿万喜与滨海土产商量后,决定把罐头换为橘子,由阜宁服务部购买,卖完后再把3万元返给滨海土产。很快,耿万喜组织到价值3万多元的橘子,准备从江津运回。
但当年的交通、仓储条件都还很落后,加之对方发货也出现拖延,原计划当年11月中旬运抵阜宁的橘子,直到12月中旬才抵达阜宁。当时已经是深冬,位于苏北的阜宁也开始上冻。耿万喜回忆,橘子冻坏了不少,想尽各种办法销售,也只卖出1.05万元,“这个情况很突然,之前确实没有想到,卖了橘子返货款的想法等于失败了”。由于不能按照原有的想法返还货款,耿万喜只能和滨海土产协商其他解决办法。经过商量后,耿万喜又筹集元现金,外加1.05万元的白酒,这样才凑足3万元返还给滨海土产。耿万喜对此印象深刻,当时已经到了年3月,为了免除后续麻烦,双方还在法院见证下进行调解,“当时打开公司仓库,里面有奶粉、白酒等各种商品,滨海土产看中了白酒”。
归还货款仍被认定诈骗罪
耿万喜与滨海土产的合作并不算成功,但在他看来,这也算是搞活经济的一种尝试。当他经手这次合作时,身边不少朋友夸奖他有魄力,“当时的3万元不是小钱,不是谁都敢轻易尝试,很多人当时就说我胆子大”。耿万喜最后用灵活的方式解决了突发的争议,他以为这个失败的尝试已经过去,但仅不到一个月后,厄运突袭,并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
年4月,滨海县检察院的办案人员来到阜宁县,以涉嫌诈骗罪将正在阜宁工作的耿万喜带回了滨海,羁押在滨海县看守所。在被讯问时,耿万喜被告知,在与滨海土产的合作中,他用滨海土产的3万元购买橘子用于自己售卖,已经构成诈骗罪。对此,耿万喜予以了明确否认,“我反复解释了,这是个经济纠纷,钱已经还完了,对方没有损失”。
在被抓后,耿万喜还获悉,他所涉及的案件被列入进盐城的十大经济犯罪案件,名列第三位。家人为耿万喜请了辩护律师,耿万喜清楚记得,在一审、二审中,辩护律师虽然不是同一人,但这两名律师都为他做了无罪辩护,“两位律师的辩护意见是非常明确的,我也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一起经济纠纷”。直到宣判前,耿万喜还一直相信自己会最终无罪,因为他把货款归还给滨海土产,而且在法院见证下与对方达成调解,这个民事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
年10月初,滨海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耿万喜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定,年10月21日至26日,耿万喜以代购橘子为由,先后两次将滨海县土产果品公司的3万元骗到四川省江津县果品公司,作为自己贩卖橘子的资金,使滨海县土产果品公司遭受一定损失。经多方追款,直至年3月才追回赃款。
面对一审判决,耿万喜一度绝望,但坚信自己无罪的他,立即向盐城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当年11月,盐城中院维持了原判。耿万喜被转到监狱服刑。由于这一变故,耿万喜的家庭几乎无法撑下去,儿子只有5岁,女儿刚刚出生不久,父母已年过7旬,“可以说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重担全都压到妻子一个人身上”。耿万喜后来还听说,在他被抓走并判刑后,位于阜宁的服务部也一直经营不善。
被错案彻底改变的人生
在监狱服刑期间,耿万喜没有停止申诉,每隔半个月就会写一份申诉信到法院或检察院,陈述自己的观点。但这些申诉全部如泥牛入海。年9月,耿万喜获得假释,回到了滨海。他之后找到了当年“十大案件”中其他案件的几名当事人。通过深入交谈,耿万喜得知,有的当事人比他幸运,虽然当时也被抓捕,但获得了取保候审,最终以撤销案件结尾。
耿万喜始终坚信自己无罪,回到滨海后重新开始了申诉。但此时,他的人生轨迹已经彻底改变。耿万喜告诉1℃记者,当时家中的困难他已经不想再回忆,每当想起那段往事就无法平静。整个家庭需要他养活,但再让他去重拾出事前的生意,已经完全没有了心气,“就感觉这几年的经历太打击信心,本来是灵活做点生意,却换来牢狱之灾”。此外,自从背上罪犯这一精神负担,他也觉得信誉被摧垮,“到了外面让别人知道是劳改释放犯,做生意都没人信你”。
自此,从前有魄力的店铺老板耿万喜,只能变成了游走于街头卖水果的普通商贩。耿万喜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部分钱,用于继续申诉。出狱后的20多年中,耿万喜一直在盐城、南京,甚至北京之间来回跑,为自己伸冤。妻子也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外出打工挣些钱,用于支撑耿万喜的申诉。当时的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从滨海县到南京,最少也要几个小时,去趟北京更加不易。耿万喜伸冤的脚步始终没有间断,但20多年的时间里,耿万喜的申诉没有任何进展。
在耿万喜看来,转机是从年到年之间开始出现的。这两年中,浙江张氏叔侄案等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以纠正。耿万喜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可以获得平反的机会。耿万喜向1℃记者回忆,他当时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