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炎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看到一则讯息:12月13日,江苏省阜宁县有一名17岁男生,在家中因不服母亲的管理教育,和他母亲发生争吵,然后升级到肢体冲突,导致他母亲死亡。

又一出人间悲剧,亲子杀母。

这是多么让人胆颤心寒的事情!母亲十月怀胎,又辛辛苦苦将其拉扯到17岁,却不料自己的生命,断丧在自己倾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亲儿子手上。

这名17岁男生,是一名在读高三学生。他的妈妈是一位陪读妈妈。

如今母亲离世,儿子锒铛入狱,家已破碎……

在网络上看了二百多条评论,发现除了十几条直接斥责儿子的无良行径外,余下大量的评论都在反问:母亲对于儿子,是否过于严苛,是否给了太多的压力,是否把儿子当成读书机器往死里迫,让孩子无法承受?有的还在感叹,叹当今孩子读书不易,尤其是高三的学生,真的压力山大。有的则在反思,说再也不能眼睛只瞪着孩子的分数了..…

许多的评论,都是围绕着家庭教育的问题。

然而类似这样令人痛心的事件,并非是第一起。

上个月,南京一名女子在家中被杀害,而杀害她的,也是她的儿子,也是一名高三学生。

事发当晚,儿子在写作业,母亲辱骂了他。这一次,她的儿子没有像往常那样忍下,而是转身拿起刀,砍向自己的母亲。连砍数刀,并确认母亲没有气息后,他转身离开,到同学家借宿。

第二天上学,他告知了班主任,然后去警察局自首。

整个过程,有点让人毛骨悚然,这是多么残忍的行径。儿子就因为学习压力大,因为母亲经常性的辱骂而失去理性,成了杀人恶魔。

压力,在超过极限时会爆炸,这是一种物理现象。

但人,对于心理上的压力,如何让其不抵达极限,如何在感受到压力太大时进行自行排解?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需要正视,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孩子学习压力大,尤其是高三面临高考,每个孩子几乎都是憋足了劲往前冲。

有的孩子在压力之下变得异常敏感、异常脆弱。家庭的厚望,往往是孩子最大的压力源。若是父母表达不当,啰嗦、责骂、各种强制,孩子可能会反叛,可能更容易冲动失控。

当胸中长期郁积了太多的怨恨和愤懑无法排遣时,外界一旦出现情景刺激,哪怕微不足道,也可能成为导火线,产生严重的伤人害人后果。

心理学对于冲动性的解读,是一种突然爆发、缺乏理智,没有清醒认识到后果的人格缺陷的表现。

人格缺陷不是突然出现,而是突然有一件事引发了人格缺陷的表现。

人格形成从小开始,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孩子的家庭教育真不容忽视。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要重视家庭教育,不要让其缺位。每位家长从孩子出生那一天开始,就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不是吃饱穿暖就健康,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健康人格的培养更要耗神用心。

第二要对孩子更多的尊重,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要用自己的理念和意志去强制孩子。有一个词叫“物极必反”,人的承受和忍耐程度也有极限,不能用所谓的“为你好”压得孩子近乎于窒息或“愤而反抗”。

第三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予以重视,不要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在孩子升学几个关键时段,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