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6年对口倾情帮扶文山纪实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年上海市虹口区、静安区(原闸北区)、松江区、浦东新区(原南汇区)与文山州及下辖8县(市)结成了帮扶协作关系,开启了山海兄弟情深的帮扶协作之路。年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发生重大转变,上海对口帮扶从原来的4区帮扶8县(市)调整为2区帮扶8县(市),虹口、静安区各帮扶4县(市)。26年的持续倾情帮扶,永远不变的是山海之深情,既结下了深厚友谊,也结下了累累硕果。
26年来,上海市党委和政府始终带着真情实感,按照“中央要求、文山所需、上海所能”的基本原则,拿出真金白银,选派精兵强将,想文之所想、急文之所急、解文之所难,帮助协调了大量的资源、资金、项目,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建立、社会民生改善、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注入了强大动能,有力助推了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特别是集中脱贫攻坚的“十三五”时期,双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不断创新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共同交出了圆满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文山答卷”,助力壮乡苗岭绘就脱贫摘帽的靓丽画卷。
年11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宣布,批准广南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文山州65.2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困扰文山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宣告结束,摆脱贫困的梦想成为现实,迈出了历史性跨越的一大步,文山州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决定性成就!
高位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年4月、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到文山检查指导帮扶协作工作……
虹口区委书记郭芳和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广杰,静安区委书记于勇和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等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到文山考察指导工作……
文山州、县各(市)级党政代表团到上海市及静安区、虹口区开展深化扶贫协作活动……
26年来,上海市及对口区始终牵挂着文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及对口区领导多次深入文山调研指导工作,加强交流互访,主动增进思想共识,积极搭建对口协作平台,共同推动东西部协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进一步提升沪文协作新高度。在具体工作中,沪文双方共同发力,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方位、宽领域开展帮扶协作工作,全力攻克贫困堡垒,双方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同心同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26年来,文山州及各县(市)与对口区双方共实现党政代表团互访次,召开双方高层联席会议次。
产业合作,共奔致富路
“从前,家里只有一间土房、几亩薄田。为了多赚点钱,我曾经做过一点小生意,忙活一年全家收入也只有2万多元,老人孩子还缺人照顾。听说镇里要建大型养牛场,我如愿成了第一批加入公司养殖高峰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干上了‘老本行’,收入翻了几番,家里已经盖起四层楼的房子,贫困的‘帽子’终于摘掉了,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这是在云南牛旭农牧公司广南高峰牛养殖基地做技术员的张国华内心发出的感恩心声。
广南县高峰牛产业是上海市援滇干部充分利用上海产业优势,引入黄牛产业化龙头企业牛旭食品公司,通过“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让每头牛的收益提高了两三倍,公司年收入从百万元上涨到多万元,广南高峰牛养殖产业帮扶效益逐渐壮大。如何让高品质的高峰牛肉走出大山?经过上海援滇干部探索,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与物流企业积极对接,让活牛“出山”,在上海周边地区进行屠宰,再在上海进行精细分割和充氮保鲜,这样,新鲜的牛肉就能第一时间送到上海市民的餐桌。为了提高广南高峰牛的知名度,上海援滇干部还通过上海市消费扶贫专项行动等多个场合为广南高峰牛“吆喝”,叫响了“要买热气鲜牛肉,认准广南高峰牛”的名头,不断增强广南高峰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经过持续努力,广南“热气”鲜牛肉以出众的品质获得市场的认可。自年产业合作以来,广南高峰牛在东部地区的累计销售额已超过3.5亿元。
湛蓝天空下是四季常青的草场,牛群悠然漫步,晒太阳,饮山泉,吃青草……绘就了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动画面。
广南县高峰牛养殖产业只是上海帮扶的一个缩影,推进产业帮扶,增强帮扶地区的“造血”功能,一直是上海对口帮扶文山的重点内容。特别是近年来,沪文产业帮扶项目资金占比持续增长,年以来,上海市及对口区党委、政府共安排资金6.8亿元,实施增收和产业项目个,援建了丘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富宁剥隘库区网箱养鱼、西畴石斛种植科技示范园、商品猪养繁殖基地等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和科技示范项目,涉及蔬菜、三七、辣椒、草果、石斛、畜牧、渔业等多个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扶贫扶智,沪滇结对帮扶的“引路人”
第十批援滇干部组长,时任文山州扶贫办副主任、丘北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海滨通过不断的尝试、研究各种养殖渠道,在产业扶贫方面选择了既能较快看到实效,又利于长期经营的桑蚕产业。在他的积极联络和助推下,虹口区投入计划外项目资金70万元,在丘北县扶持发展桑养蚕示范基地亩。同时,他积极牵线苏州丝立方公司和思纳史密斯公司,与文山州签署了发展桑蚕丝绸产业和建设丝绸特色产业小镇战略合作协议,致力打造集桑蚕种植、蚕丝生产、丝绸品加工、特色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
时任文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姚磊表示,他走遍文山市17个乡镇(街道)的70多个贫困村寨,用双手触摸民情,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眼见证变迁。“一段扶贫路,一生云南情”,他珍惜自己为文山服务的每一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竭尽所能为文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这是一直以来无数援滇干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们每天都在为壮乡苗岭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奔走,为引导和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共奔小康奔波着……
历届驻文挂职干部始终把文山当作第二故乡,全力抓好政府间协议帮扶项目的落实,积极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努力争取上海社会各界参与到帮扶工作中。
认真贯彻落实沪滇两省市签署的《沪滇人力资源对口帮扶和人才开发工作协议》,不断推动人才交往交流交融从党政干部向教育、医疗、科技、企业管理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拓展,借上海“智力”弥补文山发展人才短板。26年来,累计选派多名各级干部、各类专技人才到文山开展工作,壮乡苗岭留下他们深深浅浅的足迹,湖光山色里映衬着他们辛劳忙碌的身影,文山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不仅真切感受到了上海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无私的人间大爱,还感受到了“上海智慧”“上海速度”“上海效率”和“上海温度”。
“文山人民一直对援滇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我们将铭记于心,继续努力!”州政府副秘书长、援滇干部潘正旺感慨地说。
劳务协作,增强“造血”功能
自开展沪滇劳务协作以来,丘北县紧紧抓住嘉兴急需大量从事羊毛衫纺织工人的机遇,大力开展“订单式”“订向式”的技能培训,着力引导“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走向市场化,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引入培训学校,采取跨省异地劳务培训方式,组织丘北县在嘉兴务工的群众参与培训,提升务工群众整体素质。年10月,“丘北纺织工”劳务品牌代表云南省参加人社部和吉林省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荣获“我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