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示近年来全县城市、社会、经济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根据县“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部署安排,开展网络文化作品征集系列主题活动。其中由中共阜宁县委宣传部、中共阜宁县委网信办、阜宁县水务局、阜宁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我的家乡我的河”网络征文活动共收到文章投稿余篇,美图余张。现选登部分特约作家作品,以飨读者。
射河奔流
张正义
射阳河是阜宁人民的母亲河,她以宽广的胸怀和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阜宁子民,似一位智慧的长者,见证着时代发展的足音。
一
我和射阳河近距离接触是年10月25日。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下午3时许,我们先在县武装部集中换装,后步行到阜宁粮库(今兴谷商贸城地段),从这里乘轮船离开阜宁。轮船沿射阳河逆流而上,经建湖、兴化、高邮,一路逶迤而行,于第二天下午到达镇江三号码头,然后,转乘卡车到了部队。
我的老家在凤谷乡下,距离县城较远,年幼时由于交通不变等多方面原因,从未离开过家乡,对射阳河更是闻所未闻。虽然同属于水网地带,见到的河流大多是沟沟渠渠,河面最宽的也不过三五丈,从未见过象射阳河这样宽阔的大河。因此,当我第一次面对如此壮阔的射阳河时,不由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感觉就象见到了长江一样兴奋。
同船的县城战友介绍,射阳河古名潮河,又名射陂,也称射阳港,是由上游射阳湖水冲蚀而成的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天然河道,西从宝应射阳湖起,向东流经建湖、阜宁、滨海、射阳等县,全长公里,流域面积达平方公里,养育着近万盐阜儿女,是里下河地区重要的入海河道和航道。作为我县境内的第一大河,射阳河自东沟周湾起至合利双港止,纵贯县境中东部,全长55千米,流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83%,是灌溉、排涝、行洪和水路运输的主动脉。
射阳河又称“石羊河”。相传很久以前,黄海滩涂久旱无雨,颗粒无收。玉皇大帝听说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一对“石羊”下凡,为灾难中的人们开出一道河流来。他们先是劝说东海龙王降雨解旱情,可是龙王不肯,与“石羊”争战起来。公羊让母羊先行向西开出一条大河,自己则与龙王在海里继续打斗。母羊用两个犄角向西开河,可又放心不下公羊,不时回首望一望公羊,因而开出的河道九曲十八弯。当母羊把河开到宝应境内时,己耗尽全力,再也不能前进。母羊瘫死的地方出现一大片湖泊。后来,人们为纪念这对为民造福的“石羊”,就把这条河称为“石羊河”,将那片湖泊称为“石羊湖”。神话代代相传,渐渐地“石羊河”和“石羊湖”就被说成“射阳河”“射阳湖”。
射阳河碧波荡漾,波涛翻滚,两岸秀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故事传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射阳河就象一根诺大的脐带,将我同家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一头连着阜宁,一头连着军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魂牵梦绕的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情不自禁的想起阜宁,想起家乡的射阳河。
射阳河哟射阳河!我何时能够再回到你的身旁?
二
7年10月,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由于在部队掌握了新闻写作的一技之长,被凤谷乡政府招聘为报道员,因工作关系,隔三差五的到县城办事。当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县城还位于射阳河北一隅,县直机关及很多部门的办事机构都设在射阳河北,加上每次到县城办事都是来去匆匆,多少次与射阳河擦肩而过。
年秋天,我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被县委宣传部招聘到报道科从事专职新闻报道。在县城工作,同射阳河有了更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因工作关系要到乡镇采访,时常乘车从射阳河上的阜宁大桥经过,每次从大桥经过时,心里都非常兴奋。一是因为当年当兵走的时候,就是从射阳河上经过的;二是因为阜宁大桥非常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飞跨在射阳河上,县境内无与伦比,即使在盐阜地区也不多见;三是因为射阳河波澜壮阔,物产丰饶,鱼虾肥美,两岸风光秀丽。
但是,凭心而论,作为区域内的自然河道,射阳河当时还处于没有开发的原始状态,即便是县城地区也是如此。至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区面积才不到2平方公里,从东向西只有一条主要街道。人们形容当时的阜城大街就像是一条“口袋街”,进得去出不来。在之后的十多年里,城市建设虽然不断投入,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城市面貌一直没有大的改观。射阳河沿岸大多是低矮潮湿,杂乱无章的民居和散落的单位用房,河的南岸则是密布的芦苇浅滩和沟塘。
记得初到宣传部工作的时候,我和单位同事租住在沿河一户居民家里,房子低矮潮湿不说,还常闹鼠患,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筷子长的老鼠到处乱窜,闹的人觉都没法睡。
射阳河哟射阳河!你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正期盼着时代的春风。
三
年10月,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五年再建一个新阜宁”的宏伟目标,通过实施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县城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自年起,随着射河北路、射河南路、新阜宁大桥、步行桥、协鑫大桥、射阳河驳岸、城市防洪、沿河景观绿化、阜宁外滩、新市民广场等一系列城建实事工程的建设,射阳河两岸所有低矮破旧、阴暗潮湿的民居和单位用房被全部拆除,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宽阔的城市道路及商业街区,以及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江淮乐地,水绿阜宁,工商城市”以及建设“江苏沿海区域中等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和“苏北最美县城”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南新区建设,阜宁县城产生裂变式发展。到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出30万人,圆满的实现了年9月新修编的第三轮县城总体规划提出的“盐城市域次中心城市,苏北现代化新兴工业商贸城市”的发展目标。
射阳河两岸欣欣向荣,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商贸繁华,市容整洁靓丽,小区环境优美。一个以河为轴,对称发展,老城新区,比翼齐飞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都市从苏北平原崛起。
城依河而建,河因城而美!
年,我在亲友的支持下,在射阳河北岸的中心位置购买了平方的商品住房,从普通的农房搬进整洁明亮的楼房,而且与射阳河毗邻而居,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特别是当我工作之余站在阳台上凭栏远眺,射阳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朝迎射河日出,暮眺渔舟晚唱,昼听射水欢歌,夜枕涛声入梦,幸福之情油然而生。
射阳河哟射阳河!你这条时代的巨龙,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东方的地平线上雄起!
四
阜宁县城古称黄浦,宋称“庙湾”,这里曾是射阳河的入海口,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的兴国寺(真武庙),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庙湾古城亦因此而得名。过去,渔民下海捕捞都要到此烧香拜佛,祈求平安。这里也因此成为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重要地理标志。岁月迢递,兴国寺饱经风霜,虽多次整修,然规模偏小,形象颓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县委县政府把兴国寺景区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射河风光的重要举措,年以来,先后投入2.5亿元,对兴国寺进行全面扩建改造。兴建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和四大菩萨殿、钟鼓二楼、藏经楼、忠孝堂等12项单体建筑,雕梁画栋、飞檐层叠,凸显明清建筑风格,其规模也由原来的平方米扩大到平方米,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和佛教圣地。同步实施的庙湾古城建设,占地21.3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建有迎薰门楼、县衙、夫子殿、却金亭、三官殿桥、古街、城门楼、牌楼、门厅等仿古建筑,古色古香,呈现出古典徽派建筑风格,与兴国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是阜宁历史文化的缩影,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与兴国寺毗邻而建的新盛街象一个撒娇的孩子,静静的依偎在射河母亲的怀胞里。作为县城最古老的商业街道,在阜宁人的心目中,这里有着上海南京路、南京新街口的美誉。她是彰显阜宁历史文化、商业底蕴和乡愁记忆的金字招牌,也是商贾云集、人流如织的黄金宝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一大批新兴街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而新盛街则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昔日兴旺的人气和商业的繁华正在逐渐消失。街道狭窄,路面破损,店铺凌乱,公共设施落后,承载功能弱化,所有这些,已不能适应“建设苏北最美县城”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把新盛街改造作为老城改造的一场硬仗来打,充分挖掘阜宁地域文化及历史文化,巧妙运用现代建筑元素,对混合车道、人行道板、雨污管网、地下管线、绿化美化、沿街立面及公共设施进行全方位改造。改造后的新盛街面貌一新,街道宽敞明亮,楼宇古色古香,店招店牌美观,绿化景观养眼,成为一条既有现代商业气息,又有古建筑韵味,融现代中式园林风情和生态特色为一体的美丽风景线,为射阳河风光带凭添了一抹炫丽的色彩。
在庙湾古城南侧,新建的敞篷式亲水平台古朴浑厚,犹如一只大型的豪华游轮停泊在射阳河畔,把射河外滩妆扮的更加秀丽多姿。在河边游玩的居民竞相来到平台上,东瞧睢,西望望,满脸喜悦。年逾六旬的吴老爹更是喜不自禁,他高兴地说:“射河外滩新建的这个水上平台对我们老百姓来说,非常好。这个平台建起来以后,我们老百姓不仅可以在上面乘凉、聊天,看看四面风景,还可以跳舞健身、唱唱淮剧。感谢县委、县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五
射阳河是阜宁人民的母亲河,强化对河道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把母亲河装扮的多姿多彩是历届县委政府不变的初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县政府投先后投入巨资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河道驳岸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对部分河道束窄地段进行清於疏浚,搬迁污染严重的厂(场)企业,建立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全面落实河长负责制,清除影响河道通行和河道形象的杂船、杂物,对射阳河水体明确专人,进行全天候保洁等等。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把实施“老城区整治”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扮靓射河风光带的重要举措。从年起,先后投入4.75亿元,对东至东风路,西至新兴北路,南至射河北路,北至向阳路,面积达4.1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改造后的阜宁老城路宽,街美,楼亮,草绿,大街小巷面貌一新,射河母亲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阜宁外滩,如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射河北岸。这个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的城市名片,依河傍水,沿路而建,因地理环境酷似上海外滩而得名,曾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评为全国十大名外滩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新阜宁新外滩,新水岸新生活”的理念,对东起协鑫大桥,西至阜宁大桥,滨水岸线长达2.8公里,面积4.5万平方米的阜宁外滩风光带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改造后的阜宁外滩景色优美,风光旖旎,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成为阜宁厚重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的展示区。古阜宁地图、射河八景,打铁、做豆腐等市井百相,被雕刻到亲水平台、浅道长廊和广场地砖上。射河母亲的静谧之美、优雅之美、丰韵之美得到充分的展示。
与阜宁外滩隔河向望的新阜宁广场和全民健身公园,是县委县政府沿射阳河南岸打造的城市名片,与射河外滩一起,构成了射河风光带独特的景观。这里不仅建有县城最长的景观步道,同时,在游园内还建设了目前较为流行的自行车慢行通道,并在绿地内设计了多处健身场地和景观小品,每天来这里休闲、运动健身的旅客和居民有上万人之多。特别是每天早晚,来这里运动健身的城市居民更是络绎不绝。
射阳河水波连波,射河美景看不够。
如今,置身射阳河畔,放眼大河两岸,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射阳河水清岸绿,碧波如练。两岸高楼林立,大路通衢,河面上五桥飞架,如长虹卧波,人来人往,车流如织。亭台阁榭,临水而建,飞檐翘角,倒影成趣。红花绿树,交相辉印,风光小品,点缀期间,俊男靓女流连忘返……
射阳河哟射阳河!你犹如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县城穿城而过,不仅赋予阜宁县城特有的寐力,又恰似一条巨大的彩带,把古老的县城装扮的袅娜多姿,分外妖娆。
六
“一条大河波浪开,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首名为《我的祖国》的歌曲时常在我的胸中回荡,置身阳台,凭栏远眺,射阳河美仑美奂,风光无限。回想这些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射阳河两岸发生的巨大变化,我的心情便久久不能平静。
射水奔腾浪花笑,此生铁定跟党走!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射阳河必将成为活力四射的金龙,助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阜宁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呈现出更加迷人的丰姿!
精彩回眸
法眼金精
原标题:《我的家乡我的河丨射河奔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