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你眼里的“普通人”并不是别人眼里的“普通人”——张桂梅PK清华大学教授刘瑜

最近一段时间,清华大学刘瑜教授的一段演讲视频在网上很火,她演讲的原题目是《不确定的年代,教育的价值》,但是被自媒体在发布的时候改成了《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然后视频被广泛转发。

特别是当63岁的张桂梅老师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后,有人就把这两位老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对比,继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甚至有人评论: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在这里,我就不重复这两位老师的观点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看到。

我也不想评价这两位老师的观点,只想谈谈普通人这个话题。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普通人?

普通人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字面的意思和文章的使用中,普通人这个词通常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般的人;

公众或社会的成员;

与特殊阶级有别的社会群众;

与任何集团无利害关系或成员关系的人;

特指那些缺乏个性或社会责任心,其老一套思想乃来自报纸、电视一类的宣传工具,而且易被经济、社会或文化界的上层人士所操纵的芸芸众生的典型。

对于“公众或社会的成员”这种解释,可以说是最通常的概念,也是被广泛认可的概念,在这种概念下,一个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被称为普通人。

对于“一般的人”这种解释,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从词语的对应来说,其相对的应当是“特殊的人”,这种解释和“与特殊阶级有别的社会群众”及“与任何集团无利害关系或成员关系的人”这两种解释,有相似之处。

在“一般的人”这种语境之下,代表的是一种社会阶层或者社会群体。

“特指那些缺乏个性或社会责任心,其老一套思想乃来自报纸、电视一类的宣传工具,而且易被经济、社会或文化界的上层人士所操纵的芸芸众生的典型”这种解释,如果大家看过《乌合之众》这本书,想必很好理解。

如果我们采用的是“公众或社会的成员”这个概念,那么可以说:当个普通人没什么不好。

如果我们使用“一般的人”或者相似的那两种概念,只能说这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分化,分化成了特殊阶层、特殊群体和普通阶层、普通群体,这个社会是一个存在着严重不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一个有着特殊权利、特殊利益的阶层。

如果我们用类似于“乌合之众”的概念来解释普通人,说明的是这个社会真的存在着严重愚昧和无知!

在有严格阶层划分的社会,同阶层的人都是普通人。

当前,从教育领域来说,热点词语肯定会包括“内卷”和“焦虑”这两个词。

从社会阶层来看,所谓的“内卷”,个人观点就是因为社会阶层相对固化,处于低阶层的人群上升渠道越来越少,上升的困难程度越来越大!

也正是基于“内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表现的越来越焦虑。

不知道大家想到过没有,这种焦虑的根源还在于所有的人都不甘心当一个“普通人”!

因为只有上升到了高级阶层,你才能享受到特殊的权力和利益!

一个社会,只要有特权阶层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普通人的焦虑!

这几天,有两则新闻确实让人吃惊!

11月,江苏南京一位高三学生的妈妈被孩子杀害了!

12月,江苏盐城阜宁县一位高三学生的妈妈也被孩子杀害了!

这两则新闻,令人悲痛。

虽然具体的内情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但是我只想说,作为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普通人”,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相信,清华教授刘瑜老师所说的“普通人”,指的是“公众或社会的成员”;而那些指责刘瑜老师的人,他们所谓的普通人,应当是“与特殊阶级有别的社会群众”。

而我们当前的媒体,对于普通人又是一种什么定义呢?

我可以肯定的说,我反对那些以所谓的“岁月静好”为理由,听天由命生活。

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人,有自由生存的权利!

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最后,引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一段话:

“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自由的爱和广泛的兴趣,凭着这些爱和兴趣,同时凭着它们使他成为他人的爱和兴趣的对象,他获得了幸福。能成为被爱的对象,固然是幸福的一大源泉,然而索取爱的人并不就真的能够得到爱。广义说来,得到爱的人正是给予爱的人。不过,如果像为了利息而放债那样,一个人在精打细算之后才给别人以爱,这是无益的,因为有算计的爱不是真诚的,得到爱的人也不会感到它是真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