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教师就是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这是绥芬河市阜宁小学教师马立芳的心声,“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筑梦人,我愿倾注全部身心在乡村教育的这片沃土上。”
扎根乡村十七年
马立芳是一名80后,年,刚刚毕业的她来到了偏远的绥芬河市北寒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当时的北寒小学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办公室和班级没有网络,宿舍四面透风,需要自己烧火取暖,经常是炕头快烧糊了,炕梢还没热。初出茅庐的她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当时真有点想打退堂鼓了。但是每每走进教室看见孩子们一双双澄澈的渴求知识的眼睛,还是决定坚持下来。
留在乡村小学后,马立芳努力钻研,刻苦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渐渐地,她不但适应了环境,工作有了起色,也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她被调到了另一所乡镇小学——阜宁小学。无论是哪个小学,马立芳一直耕耘在教育一线,在17年的寒暑里,奋战在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上。
用爱呵护每一株幼苗
班级里曾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名叫小天,单亲家庭,一个侏儒症患者,先天身体的缺陷使她充满了自卑。生活上的困难好解决,如何帮她克服自卑心理让马老师伤透了脑筋。接触中,马老师发现小天很有写作天赋。一次省小语办的付老师来校调研,要求学生写一篇习作。马老师鼓励小天:“写作文对你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你写好了我把作文推荐给付老师看。”因为马老师的鼓励,小天非常兴奋,写了一篇《过年》。后来经过修改,这篇习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对此,同学们都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小天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努力学习,不再自卑孤僻。
小天的改变在马老师的班级里并非个例,在她的用心呵护下,每一株幼苗都在茁壮成长,变得热爱学习、努力进取,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
用心做孩子们的榜样
年暑假,马立芳被查出患上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息一个月。可她只在家待了两个星期就回到学校。
多年的教学生涯,马老师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所教学生的成绩始终名列学校前茅。刚来阜宁小学时,她接手了一个新班级,成绩差不说,班级里还经常发生骂人打架事件。认真了解情况后,马立芳决定从自身做起。于是,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行为上体现出榜样的风范——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小事,以自己的榜样作用使学生产生敬慕、钦佩的心理感受与行为倾向,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向上。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班级纪律变好了,学生有礼貌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论是北寒小学,还是阜宁小学,马立芳从未离开乡村小学半步。她说:虽说农村小学条件艰苦,但是这里的孩子需要她,她就会无怨无悔扎根农村,做一个乡村教育战线的“筑梦人”。
晨报记者王艳梅摄影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