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阜宁县花园街道新储居委会岁老寿星刘于灿勤劳朴实、乐于助人,他无偿照顾五保老人、收养孤儿,还资助过30多名困难学生。老人生活自理,他闲不住,抢着干家务活外,还在小区绿化带帮忙拔草、补植花木。刘于灿老人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他还想再活十年、二十年,代去世的老伴见证新时代发展。
战争年代九死一生
吃完早饭收拾碗筷、擦桌子打扫屋子、洗衣服晾晒被子。忙完家务,又拿起铲子走到小区绿化带锄草,补植好几棵花木回家做午饭,这是11月29日,阜宁县花园街道新储居委会岁老寿星刘于灿上午半天的活动轨迹。“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真惬意,老伴要是活着就好了,她走得早,没过过现在的好日子。”刘于灿逢人便炫耀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刘于灿出生于年,读过3年书,曾在村里当过甲长(生产组长)。“当年我是民兵班长,我打过日本鬼子,也参加过解放战争,那真是九死一生呐,那时候的日子苦哦,吃的没有,穿的也没有,还成天提心吊胆。”刘于灿告诉记者,他参加过多次战斗,食指、腰部、左耳、右脚、胳膊留有多处弹伤。
“我先后缴枪19支,立功受奖4次。”刘于灿清晰地记得,他参加淮海战役支前分队,推着独轮车日夜兼程几百里冒死上前线送军粮的情形。“在一次战斗中,部队顾排长负伤,我将他接回家养伤。那时候家里穷啊,只能拿出五六斤黄豆面和一只老母鸡给顾排长滋补身体。”在刘于灿的精心照料下,顾排长很快养好了伤,回到部队。
刘于灿在小区绿化带锄草。
和平时期勤劳助人
解放初期,为了生计,刘于灿跟着舅舅在上海拉人力黄包车挣钱养家,一拉就是13年。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回到老家,“我的老父亲在生产队干农活是行家里手,特别能吃苦,他和另外一位社员承担队里四五百亩水稻寄种育秧,一干就是24年。”刘于灿老人的二儿子刘古海说,老父亲始终铭记“人误地一季,地误粮半年,秧好半熟稻”的道理,每年,在育秧苗期间,他白天守护秧苗,到了晚上还是不放心,直接睡在育秧池旁。
“他手巧,编菜篮、垃圾筐、粪兜既快又好,还会做木头小农具、生活用具,只要我们请他,他白天没时间,晚上不睡觉都要赶制好,从不收工钱,他还帮我们修漏雨屋顶。”刘于灿的老邻居说,乡邻们有困难都会想到他,每到农忙时节,老人还会帮忙抢收稻子,大家都没少麻烦他。
刘于灿乐于助人,“老父亲曾无偿服侍过7名五保老人,并送走他们,帮忙料理后事;收养过1名孤儿;先后资助过30多名困难学生。”刘古海说起老父亲的好如数家珍,邻居有困难,他随叫随到,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还想再活十年、二十年
“老太爷闲不住,抹布不离手,家里看不见一点灰尘,衣服、床单都是自己洗,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他出门总是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的。晴好天气,老太爷就在小区绿化带锄草,有时还帮忙补花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随二儿子生活多年,二儿媳陈玉芳从不嫌弃,不时夸赞老人在家是个好帮手。
刘于灿一生勤劳,育有三儿两女,老伴早在40年前去世。老人三餐以米饭、面条等五谷杂粮为主,爱吃素食,不抽烟,能喝二两小酒。“我活了岁,五世同堂后代57人,子女5人,孙辈16人,曾孙辈24人,玄孙辈12人,和和美美,无违法犯罪,12人入党,19人在党政和企业上班,我家是家庭文明户,代代孝亲敬老。”刘于灿介绍起自己的大家庭,自豪不已。
“感谢共产党,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后辈们要更加珍惜,一定要爱党爱国。以前生活条件差,用的吃的与现在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改革开放,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交通、医疗、卫生、公共设施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刘于灿很知足,也很满足,老人的眉宇间流露出满足和自豪。“真庆幸赶上了好时代,我还想再活十年、二十年,代去世的老伴见证新时代发展。”
(程兰霞程广义邓正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