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111/j3uzb6c.html中国江苏网3月10日苏州讯(王建康)公益之路之上,苏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老战士宣讲团讲师的张林不知不觉已经走了13年,13年来,公益早就被他作为一种积累,视为一个习惯,凝成了一种使命,用他自己的话说,公益的价值和行为方式在于“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张林在13年前就明确了公益方向,秉初心、摸良心、扬善心,因此他把公益当作一场修行,寻求用执着和温暖抚慰更多的冰冷角落。13年来,作为红色收藏家和红色宣讲员,他向国内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无偿捐赠了多件珍贵文物史料,举办了多场爱国义展,宣讲了场雷锋事迹……这么多年的公益积累,他俨然驾轻就熟,能够比其他行业同仁多出几分“因地制宜”的智慧。所谓因地制宜,用张林自己的话说,就是“哪里需要去哪里,需要什么做什么”。看似简单朴素的一句话,却汇聚了他经营公益事业的诸多用心。捐赠抗战文物史料弘扬家国情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自古传承至今的至理名言。对于与中国抗战史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张林来说,这无疑开辟了他公益道路上的第一扇门——探寻抗战史,传播民族魂。张林的爷爷张荣华是江苏省阜宁县的一名退伍军人,在抗战时期为保卫国土英勇奋战,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荣华”的定义,戎马一生为中华!张林正是在爷爷言传身教的熏陶下,培养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也培育出了搜集史料的莫大兴趣。6年以来,张林开始系统地做起了收藏、研究、捐赠抗战文物史料的工作,至今已先后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馆无偿捐赠了多件珍贵文物史料。从孤身一人以民间收藏者的身份实地走访革命老区,搜寻抗战时期的旧迹,到成为专业的红色收藏家,张林踏过多少历史的阶梯、请教过多少专业人士已经数不胜数。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张林将抗战文物史料公益化硕果累累的一年,仅此一年,他就向国内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多件。对于他而言,每一件文物史料都沉甸甸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每个微妙的细节他都记忆深刻。对于张林来讲,搜寻历史是一件揭开伤疤的难事。年,他多次往来于中国和日本,高价购回了偶然在日本一家旧书店发现的珍贵文献。这一文献,详细描述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阵亡的事件,再现了左权将军最后时刻的英勇顽强。正因此,张林自掏腰包往返多次才促成了交易并将这一文献辗转捐赠于左权烈士亲属。抢救性保护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铁证,是公益爱国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知不觉,他从那个听着抗战故事义愤填膺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历史的讲述者、一个坚定的搜集者、一个忠实的捐赠者。举办爱国义展激发爱国情感在年第二期“苏州好人”评选中,张林凭借捐赠抗战史料,举办爱国义展,弘扬民族精神等公益善行而名列榜上。说到举办爱国义展,张林总是滔滔不绝。13年来,他举办了多场爱国义展,大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专题展览,小到在社区举行的各式展览。每一场展览,他都带着最高的仪式感融入其中,感悟历史,触摸历史。在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社工委举办的爱国义展中,张林结合展品给参观者讲诉背后的故事。“这一件件文物和史料,真实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日军侵华历史铁证如山。”面对眼前锈迹斑斑的历史遗物,参观者内心掀起的是巨大的震撼,更激发起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感。为了提升爱国义展的成效,让更多人在“呈现历史”的展览中受到教育,张林经常思考如何通过专业方法让爱国义展更加深入人心,为此他花费心力到专业展览上参观学习,引入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实物,让参观者更深刻地牢记这段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张林每次到社区和中小学校举办爱国义展,都要耗费不小的精力来筹备各项事宜,展览需要的文物史料需要来回挪动、陈列,多场展览,说起来只是一个数字,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苏州举办的爱国义展上,那张印制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苏州近傍图》,是常见的展品之一,地图绘制的是上海、苏州两地的毗邻城镇,仅常熟一地,就密密麻麻标了多个乡镇(含小集镇)地名,可见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图谋蓄存已久。除了展品展示,张林还尽可能地将本地区的英烈事迹讲述给参观者听,让他们看到历史并未走远,强国匹夫有责。宣讲雷锋事迹唱响时代旋律“大家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把做过的好事儿都记在小本本上。”在网络上偶见有人拿雷锋同志的事迹当作嬉闹之事,张林看不过眼,要严肃地回复几句制止或说教的言辞,的确,在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雷锋精神似乎被有些人遗忘到了脑后,而张林,始终把自己当作铭记过去的一道防线,用坚毅的行动向社会中淡忘甚至是还未接触过雷锋精神的人们讲述雷锋事迹,传播雷锋精神。年3月4日,张林在苏州市城西中心小学完成了他的第场雷锋事迹宣讲。“我宣讲雷锋事迹,主要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让他们牢记雷锋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张林说。雷锋事迹讲了场,很多熟悉张林的人都称他为“新时代的雷锋”。张林从不自满,认为自己的公益善行并没有什么,但他也自知,这一切都意义非凡。无论是红色收藏家还是红色宣讲员,这些身份在他的心目中都不如一堂宣讲课来得意义深重。张林还收集了几百件雷锋题材藏品,专门用于配合宣讲。宣讲雷锋事迹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对于这些世界观、价值观、国家荣誉感都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们,张林总是不遗余力地用沸腾的热血为他们传递着亘古不变的民族精神。张林说,有梦想就有未来,而梦想都是建立在已知的优秀文化、优秀民族精神之上的,这是作为中国人一生的根,一辈子的源。硝烟弥漫的日子被掩盖在了史歌之中,而当下、未来,中国的发展依然需要无数像张林一样充满使命感的公益人,让闪亮的民族精神永放光芒。“领头”快步走“聚力”做公益张林的公益“野心”,从不拘泥于一处,也从不止于个人。无论是扶贫济困、助老助残,还是爱心助学,他对各类公益事业都了如指掌。13年来,他把自己的公益善行从爱国公益扩展到了公益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公益行为带动了无数的热心公益者。张林在西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校没有图书室,当地师生很想建一所学校图书室,于是他倡议并发起了“百万图书进山区援建千所图书室”活动。活动得到了爱心人士广泛参与,他把在苏州筹集到的承载着对山区孩子爱心和祝福的书籍送到西部山区,让那里的孩子通过这些书籍看到同样精彩的世界,点亮他们求知的希望。还有,“一对一”专项助学计划,如今受其资助的9名学生中有些仍在努力求学,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并开始回馈社会;用于倾听、帮助困境青少年的“彩虹热线”,他对每一通电话都给予了无限的耐心和爱心,物质匮乏的他便送去物资,心中有苦的他便给予疏导和关怀,让“彩虹热线”成为孩子们心中特殊的一道风景。除此之外,张林还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投身到“大爱工程”,常年致力于情暖百位百岁老人、关爱千个失独家庭、点亮万个微心愿等活动,让更多的公益人在善行中得到价值,让更多的受助者在善行的抚慰中勇敢前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1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