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复色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00828/8159539.html

《别现代:艺术与哲思》

周韧关煜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曾经的一段时间,各种各样的奇葩建筑好像商量好一样,频繁在各地登场。从五粮液大楼到福禄寿大厦,这各类造型怪异的建筑,在吸睛的同时也引来了热议。

时至今日,在奇葩建筑建设潮平息的当下,我们回溯过往,从美学发展的角度看待曾经的那股风潮,也许可以探讨出更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结论。

#1

内容简介

中国学者王建疆针对中国现代性特征提出了别现代主义理论,该理论在国内外也引起了较为热烈的反响和讨论。本书从“别现代”现象和“别现代主义”的二律背反出发,以哲学、美学思想为起点,对当代中国美术、视觉艺术设计、建筑、电影、电视、传播艺术等进行了美学与艺术学理论分析。其中既涉及美学、哲学理论,也包含了艺术学理论与文艺评论以及对一些社会科学问题的思考,适合美学与艺术学研究专业人士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2

作者简介

周韧,美学博士(本、硕方向为设计学和传播学),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研究委员会理事。已出版《当代视觉设计精品·欧洲篇》《车身视觉展示设计》等专(合)著5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CSSCI索引18篇、中文核心8篇),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课题组成员。

关煜,女,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山西省美学学会秘书长,国际美学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北京博士后联谊会第31届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美学、艺术理论与公益慈善文化等领域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出版专(合)著5部,在CSSCI等专业核心学术期刊、杂志、报纸上发表专业论文、艺术评论30余篇。

#3

精彩书摘

GrainRain,OneofTheTwenty-FourSolarTerms

一种可疑的审美现代性

——别现代视域下的“奇葩建筑”批判

波德莱尔(Baudelaire)认为现代性必须在都市中才能展开,而城市建筑则是现代性的产物和标志,两者水乳交融。这些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的高低错落,承载着历史的抑扬顿挫;这些建筑也是时代的艺术,它的跌宕起伏,映照了文明的澎湃浩荡。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总体而言,这些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改变了城市曾经破旧的形象,也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许多卓越的标志性建筑,如国家体育中心(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苏州博物馆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和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代表符号。

然而,在这高亢嘹亮的时代主旋律背景下,也并非都是一片和谐之音,许多“奇葩建筑”亦应运而生。这些所谓奇葩建筑,特指那些“山寨”、造型怪异或者不伦不类,颠覆人们以往审美习惯的建筑,这些建筑也因此成为网友们在网络上予以调侃、吐槽的对象,诸如“元宝楼”“马桶盖楼”“靴子楼”“酒瓶楼”“铜钱楼”“山寨白宫”“狮身人面像”等各种外号接踵而至,成为这些另类建筑的形象比喻。奇葩建筑,在中国当代城市发展中并非个案,甚至有如雨后毒蘑菇一般层出不穷。《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地有“奇葩”的地标建筑,56.5%的受访者认为奇怪建筑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耗资巨大又招人反感。

奇葩建筑的美学风格归属

奇葩建筑,虽然并非我们这个时代或当今中国所独有之景象,但倘若一件两件,尚可理解为阴差阳错或实验性建筑,然此类建筑出现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却远非中国古代或当今国外所可比。因此,对这类已经成为一种当代美学现象的建筑奇观,建筑学界批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程泰宁就认为:“在审美上明显低俗媚俗……因某些功利目的,以牺牲建筑的功能性、经济性为代价,追求造型奇特复杂,刻意挑战人们审美,哗众取宠。”不过学界的批评声音固然不在少数,网友也有一些对“奇葩”“山寨”“行为艺术”建筑的形象调侃,但鲜有学者从美学理论上去探讨它们的美学风格,甚至反思这一类奇葩建筑所产生的思想根源。

浙江一带农村别墅

从艺术风格上来审视这些奇葩建筑,很难不陷入一种审美迷失之中。若说它们是古典主义风格,但无论是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风格,中世纪及近代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风格,抑或是传统中式古典主义风格,这些建筑要么就是直接山寨西方古典样式,要么就生搬硬套地“设计”为中国传统“铜钱”或者“酒壶”等造型,其建筑的庸俗、张扬理念与西方古典主义讲究的文脉相承,或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究的中和、神妙、气韵、意境、空灵等审美形态都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若把它们归入现代主义风格,其建筑材料固然离不开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材料,即钢筋和玻璃,但其造型标新立异的“过度设计”、施工难度极大的工程结构和动辄天价的施工成本,几乎完全违背了现代主义建筑流派推动者“包豪斯学派”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在年所倡导的“艺术和技术新统一”的理论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所概括的现代主义设计表征“少就是多”(Lessismore)的原则,以及建筑外观设计应该以最简洁的几何线条来适应工业时代的技术特点和成本需要的主张。审美自主性或审美自治(aestheticautonomy)是定义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依此标准,这些奇葩建筑显然也不符合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特点,而似乎只能归入后现代主义风格了。某些胡拼乱凑、移形换位和山寨的手法也貌似符合一定的后现代主义的“拼贴”“戏仿”特征,但如果细究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理论脉络,发现也相去甚远。

如果以后现代主义审美来看,冠以“仿生”之名义,以追求“自然的回归”,倒也貌似理直气壮。但细究仿生设计本质,其概念本源自产品设计,主要是运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维与方法,不仅在物质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类、艺术与技术、主观与客观等多元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体现了辩证的共生美学观。由此可见,仿生设计的核心内涵是设计模仿自然界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其结构和功能原理来设计产品,以自然界生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创意创新,为设计提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径。

石家庄新长城国际影视城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代中国这些林林总总的奇葩建筑,从建筑设计来究其本质,实际上丧失了建筑作为艺术门类的独立性,也丧失了建筑作为一种独立艺术门类的本体语言,而更像是用工业手段来简单模仿并制造一个个放大数倍的巨大工业产品,将建筑设计变为了雕塑或产品设计的附庸,其本质与后现代主义建筑在注重文脉传承和适当装饰的同时,更重视隐喻表现手段这个核心内涵背道而驰。

别现代主义理论是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情况并存的社会结构和时代特征的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使我们不再以前现代、现代或者后现代的某个孤立视角去看待当代艺术作品,而是能够兼而顾之地认识到当代艺术作品在三者交织、纠葛背景下的错综复杂性,因而也不能孤立地去看待艺术作品的美学风格,而是兼顾这三者在同一空间混合下所产生的“另一种现代性”“不要现代性”和“告别现代性”“别扭的现代性”的审美歧义,这也使我们从对当代奇葩建筑的审美迷失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切入视角。

山寨与拼凑面孔下的伪后现代

理论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一些山寨和拼凑而成的奇葩建筑,若在现有美学理论的包裹下就可能呈现出一副理直气壮的“后现代”模样,让批评者明明心觉不妥却显得理屈词穷,更难以道出其所以然,而别现代美学理论却解释了产生这类建筑的思想根源。

中国当代建筑山寨文化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彼时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一段时期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且对精神文化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希望走出国门周游世界,但囊中仍略显羞涩,在此背景下各地也看准商机开始纷纷兴建把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民间歌舞表演融为一体的微缩景观主题公园,包括如年开业的北京世界公园、年开业的深圳世界之窗、年开业的长沙世界之窗和无锡世界奇观欧洲城等,这些主题公园把巴黎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各种世界著名景观以高仿和缩小比例的形式集中展现在了国人面前,使国人不出国门便领略了世界各国的建筑风采,既极大地丰富了国民的文化生活,也满足了国人的心理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

河北天子大酒店

随着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国人的经济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21世纪伊始,出国旅游呈现出逐年火热的情景,从年的万人次到年已经突破了1亿人次,短短14年间规模扩大了10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了不只一次的出国旅游经历,甚至有随时出国的能力。按此来说,这些五花八门的“世界公园”在特定时期产生尚属情有可原,并且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历史文化使命,可以休矣,然而这种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却使国人并无“跨越式停顿”的新思维。因此,在经济上置于转瞬间就几乎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消费水平的错觉中,其思维意识却根本无法跟上经济的步伐,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那个时代所产生的特有山寨建筑文化思维无法根除,既没有在现代商业发展下产生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没有意识到需引以为耻,此种情况迄今为止不仅并未消失,反而变本加厉。年深圳世界之窗和北京世界公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含含糊糊地说:“不记得如何得到授权了”“并不是山寨,是传播世界文化。”

时至今日,这种山寨文化甚至连一些属于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历史名胜和现当代已有清晰知识产权的著名建筑也不放过,如河北石家庄的山寨“狮身人面像”,由于未获得埃及方面对复制品建造的许可,遭到埃及文物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类似的还有山西蒲县造价1亿元的山寨“鸟巢”,江苏省阜宁县的山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及多地偏爱的山寨“白宫”;甚至已经不满足于抄袭某个建筑,如广东惠州几乎将奥地利哈尔斯塔特(Hallstatt)整个村庄有模有样地“克隆”了下来。这种现象绝对不是源于后现代艺术利用戏仿的形式来向某个经典作品或桥段致敬,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止步于指责其为抄袭。抄袭只是果而非因,山寨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形态,有其深刻的根源性。这正是当代中国建筑对传统东西方文化一知半解、现代工业文明下商业至上和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精神茫然不知所措这三者交织于一个空间维度下所形成的审美迷失下的必然,是别现代土壤中的果实。

除了看似戏仿的山寨,更肆无忌惮的是披着后现代主义“拼贴”外衣的胡拼乱凑。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江阴华西村,这个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富裕起来的集体所有制村庄,其35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成为古今中外著名建筑大杂烩,把中国天安门、万里长城、五亭桥,欧洲的凯旋门,美国的国会大厦,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再加上自建的华西金塔和各种为迎接游客而建的现代玻璃幕墙酒店大厦,不可思议地拼凑在了一个狭小区域之中。这种拼凑,乍一看形式上似乎还挺符合雅克·德里达(JacqueDerrida)所提出的“解构主义”思想,即“通过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把著名建筑山寨过来作为个体打碎重组,形式上固然与解构主义有相似之处,但内涵上其实已南辕北辙。解构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是通过解构来去中心化,通过打碎、重组来祛魅权威。而华西村此举恰恰相反,山寨、拼凑的目的就是通过选择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来进行复制,从而建立和突出中心,彰显华西村的“土豪”和“天下第一村”形象,给人以舍我其谁的视觉冲击。当然这里面还必然包含着现代商业通过眼球经济来吸引旅游的利益驱动。如此一来,就更谈不上什么后现代主义内涵了。这种披着后现代外衣实则受前现代中心主义思想影响和现代商业利益驱动的审美形态,正是三者纠葛于一体的典型别现代美学特征。

造型求奇下的别现代美学溯源

除了山寨和拼凑,更多的奇葩建筑追求的是造型夸张、怪诞。对此,网友的评价以及为这些建筑所起的各种形象绰号已经足以说明了它们的共性。这些奇葩建筑作品,如以传统“福禄寿”三星彩塑为造型的河北天子大酒店,以五粮液酒壶为造型的四川宜宾五粮液总部大厦,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13层稻花香酒瓶楼,以巨大酒壶为造型的贵州湄潭县茶文化陈列馆,以紫砂壶为造型的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市会展中心,以古代铜钱为造型的沈阳方圆大厦……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看似堂而皇之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某些精华元素来作为建筑的设计灵感,在后现代语境下进行再“设计”,但如果以别现代的审美眼光来看,这种近乎简单粗暴的手法根本就不符合中西方的传统审美形态,也不符合现代的建筑美学标准,就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而言,也只是空有其表,与其精神内涵背道而驰,更谈不上什么美感了。

贵州湄潭县茶文化陈列馆

就中国美学而言,意境、空灵、飘逸、气韵、中和等组成了传统的审美形态,王建疆在研究中国审美形态分类中谈道:“中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审美形态之一……‘中’即适中、和度、适度,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合二为一……中就是适度,适度即美。”也就是说,对中国传统审美来说,讲究的是适度和含而不露,因此中国的古代艺术,无论诗歌、书法、国画、建筑还是山水园林,在以物寓情来进行艺术表现时,并不刻板地追求过分直接,而倾向于意象的表达。中国传统国画追求写意,如明代董其昌所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徐渭在题画诗中也谈道:“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而这些奇葩的巨大象形建筑,只不过把传统符号建造成了一个个等比例放大数倍的物品,却根本没有考虑建筑艺术其自身应有的表现特性,也毫无“中和”所需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之间的平衡,无含蓄之美,更无意象可言。

四川宜宾五粮液总部大厦

这些造型求奇的奇葩建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富裕消费社会由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和社会生活审美化所产生的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等新型审美特征,但其涵盖性还远远不够。

当然,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交织于一体而产生了奇葩建筑这一不伦不类的别现代风格建筑,并不等于别现代在经验世界的艺术作品就只能是这副模样。艺术风格并无优劣之分,重要的在于艺术家在具体创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若能正确处理现代、前现代、后现代三者之间的关系,取其精华,则精华相映生辉,不断创造出经典的优秀作品,从而抛弃庸俗,超越功利主义层面,真正达至审美的“澄明之境”;若反其道而行,拾其糟粕,则糟粕沆瀣一气,类似于奇葩建筑这样的“作品”必然还会禁而不止,层出不穷。

综上可见,别现代主义美学的提出,为在当代中国审美迷失下客观认识艺术作品错综复杂的美学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理论角度,尤其是对奇葩建筑大量产生的美学根源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和理解。理论既有可能超前于经验世界,也有可能滞后于经验世界,但更多的是需要通过经验世界的实践来不断建构和完善。正如印象主义因为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在展出《日出·印象》后遭到路易·勒鲁瓦(LouisLeroy)的嘲讽而得名,之后再从理论上被建构成为一种艺术流派一样,别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但别现代美学理论看到了当代中国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交织、纠葛中所存在的本质和特征,其理论价值在经验世界的艺术作品中也得到了明证。已成为一种美学现象的奇葩建筑,就是别现代理论的一个最好的注脚。

(文章节选自《别现代:艺术与哲思》)

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编辑:徐诺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