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田野,百村竞秀。

4月15日至16日,江苏省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现场推进会在盐城召开,一群来自省相关部门和苏北五市的参会人员组成“乡村看房团”,走进盐城市盐都区、建湖县部分农房改善项目。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江苏第一个以现场会形式召开的会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农房改善,改房的背后是让生活在新村庄的人留得住,能致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已经不再满足于有一个栖身之所,不仅要有的住,还要住得好,对配套服务、就近就业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乡”的繁体字“鄉”,即“乡+郎”,如果没有了产业支撑,这个“郎”就留不下来。所以,做好农房改善这篇大文章,缺少不了为民情怀。

01

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这项工作关系苏北农民生活质量,关系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一直是省委书记娄勤俭心头牵挂的大事。

“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强化功能、落实责任。”娄勤俭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以“群众住不好就寝食难安”的责任感,真正把住房改善作为一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上,最大限度地考虑群众利益,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高水平全面小康最根本的是要看群众的获得感,特别是要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在去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娄勤俭强调说。

3月17日至19日,娄勤俭赴连云港、盐城调研农房改善工作时强调,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从顺应“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规律、推动乡村振兴、重构城乡关系的高度,来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品位、系统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要统筹考虑产业、就业和公共服务,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持续繁荣。

去年是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和省委省政府三次推进会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省政策指导、市负总责、县抓落实”原则,如期完成省定年度10万户改善任务和户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建成一批“建设品质高、公共服务好、产业发展优、环境条件佳、文化特色足”的新型社区。今年,全省农房改善计划完成10万户。

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主持本次现场推进会,他强调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推动苏北农房改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副省长费高云作具体部署。对于农房改善的重要性,本次会议说得很透彻:

这是全面小康的民生之忧。“居者优其屋”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也是苏北突出的短板弱项。从苏北农房建设的现状衡量,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还比较多;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考量,“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这是执政为民的务实之举。完成苏北1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是今年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之一。苏北农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由来已久,要把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体现到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上来,让苏北农房改善成为检验初心使命的实物载体和现实标尺。

这是大考之年的应急之需。当前,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加快农房改善项目建设,保民生、稳增长、促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等直接效应,带动建材、建筑、家具、家电、家装等相关产业发展的间接效应,积极对冲疫情影响。相关部门测算,今年农房改善项目可拉动内需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1.4万个,带动农民增收57亿元。

会议期间,与会者参观盐城市盐都区、建湖县的农房改善项目现场。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套、高水平管理,基本一步建成特色田园乡村。盐城推进农房改善,科学谋划落点实,实事求是贯彻好,把“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农民需求。“盐城经验”得到“看房团”的一致点赞。

作为接受各方检阅的东道主,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牵住农房改善牛鼻子,才能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我们把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顺应时代规律,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务实举措,努力通过农村居住形态的改变,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城乡布局形态系统变革。”

02

为什么是盐城?

盐城作为苏北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设区市,改善居住条件是农民群众最关切的诉求之一。

江苏全省农业从业人口万人,其中,盐城市农业从业人口达.67万人,占全省七分之一,为全省之最。盐城农房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老旧,村庄布局较分散,农村形态面貌较差。据前期调查,盐城万户农户中,45万户有住房改善意愿,占总数近三成。

4月15日下午,短短4个小时,“看房团”一口气跑了5个新社区:盐都区花吉、佳富、千秋新型农村社区,以及建湖县恒东、收成新型农村社区,让“看房团”眼前一亮并产生共鸣的看点在哪里?

看点1尊重农民意愿,创新推进模式

政策上突出因地制宜。全面深入摸排农民改善意愿,制定差异化政策,引导进城入镇、进新型社区,不赶农民上楼、不搞强拆强建,拆不拆、搬不搬、如何建,由群众说了算。对建湖、射阳等房屋比较破旧、居住比较分散的地区,以新建为主;对东台等集中居住推进较早、住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改造提升为主;以县(市、区)为单位,对进城入镇、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户,从农房拆除、宅基地退出、购房补助、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系列优惠举措。

成本上着眼不增负担。坚持“农民少贴钱、财政可承受”,精心设计“退老宅拿新房基本不贴钱”的房型,减少装修时需拆除改造的不必要施工项目,采取统代建、联建、自建等多种建设方式,发挥农村建筑工匠在农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力求群众拆房补贴、退宅还耕补偿与房子建设成本基本平衡,努力让群众少花钱住新房。

对象上聚焦重点人群。突出解决“危、破、空、散”农房,今年还要完成农房改善4万户,新建、扩建新型农村社区个左右,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任务。

看点2应群众需求,做好功能配套

统筹规划选址。按照远离“三高”(高铁、高速、高压线)、依托“两道”(省道、县道),“贴近田、靠近厂、生产生活方便”原则,推行镇村布局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通盘考虑城、镇、村发展关系,兼顾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的布局,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园区“三园”,布局新型农村社区。全市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靠工业园区的68个、农业园区的88个、旅游园区的8个,占比达83%。

完善公共服务。尊重村民生活习惯,在家前屋后、社区周边安排“微菜地”,建设小广场;在党群服务中心增加为民服务空间,配备集会堂、文体活动中心、居民办理红白喜事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礼堂,配齐超市、快递收发、电商服务等便民设施,努力让群众住得舒心。

留住农味乡愁。充分挖掘“百河之城”地方文化内涵,加强对历史遗迹、红色遗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保护,扶持阜宁大糕、射阳草编等乡村产业发展,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的盐阜文化标识。

看点3发挥杠杆作用,撬动乡村振兴

以规模化提升农业效益。盐城以农房改善为突破口,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对退宅还耕、闲散地、田埂、废弃沟塘等土地进行综合整治,逐步改变农村地块零落、农民分散作业的传统方式,增强了对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大户的吸引力。

以股份化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放心进城入镇、进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探索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集体农场,拓展集体增收渠道。通过农房改善、土地整理、沟塘平整,有效增加集体土地,带动村级集体收入增长,全市有多个村一举甩掉贫困帽子。

以协同化加强乡村治理。围绕新型农村社区调整网格划分,将进城入镇农户纳入居住网格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探索实践进城入镇党员管理办法。构建垃圾清运、绿化管护、公厕保洁“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推广“财政拨一点、村里拿一点、村民筹一点”三个“三分之一”乡村物业管理办法,加强“美丽庭院”创建,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戴源表示,盐城要从最突出的问题发力,越艰难的任务越要高质量完成。年,在全力完成4万户的改造任务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住房2.0版建设,真正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走上好路子,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答卷。

03

论剑亮招

本次现场会,苏北五市分管农房改善的负责人,以及各涉农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徐州、盐城、赣榆等地作交流发言。“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这次现场会是苏北五市展现农房改善成果的窗口,更是一场论剑比高低的分享会。

先看五市成绩单和任务书。

去年以来,累计改善农民住房户、其中改造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户。今年,确保年度2.5万户农房改善任务高质量完成,力争创建省级示范项目9个、市级精品示范项目20个以上。

去年完成改善农户户,实现省定目标任务%。今年,农房改善目标任务为2.1万户,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主要抓手和主攻方向,着力实施“”工程,打造10个重点镇、20个市级示范项目、新开工个新型农村社区,确保通过新型农村社区改善户数占比超80%。

去年实施农房改善项目90个,受益群众户,完成省定目标任务.2%,其中,户省级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今年计划实施农房改善项目个以上,改善农户2.15万户。

去年以来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个,改善农民住房5.1万户。今年计划完成农房改善4万户,新建、扩建新型农村社区个左右,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

去年累计开工建设项目个,建设住房5.1万套,实现省定工作量2.38万户,11个项目入选省首批示范项目创建。今年计划新启动项目62个,新竣工住房3万套,搬迁改善农户5.1万户。

再看五市打法和招数。

农民支出做减法,有效减轻农民群众的上房负担;风貌塑造做加法,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导则+农房建设图集”的风貌管控体系;房屋质量做乘法,推行准现房质量预检制度;安全隐患做除法,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

以县区为单位推广“特色产业+”模式,因地制宜实施东海“水晶产业+”、灌云“空港产业+”、灌南“稻谷经济+”、云台山景区“旅游产业+”等产业布局,就地就近发展富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县一策”的产业配套格局。

综合考虑产业配套、生态环境、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等群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