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于锋周娴

以国之名,致敬英烈。今年的9月30日是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从天安门广场到雪域高原,从北疆牧场到南国海岛,各地纷纷举办祭奠英烈的活动。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近代以来有约万名烈士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生命,但其中留下姓名的仅有万名。这些烈士的英名记载在党史中,镌刻在大地上,更铭记在后来者心头,在各地形成了众多“英烈地名”。其中,位于江苏境内的“英烈地名”就有数百个之多。

我们探寻分布在全省各地的“英烈地名”,从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字眼背后,寻访这些地名所承载的红色故事,从中读懂英烈们坚定的如磐初心,感受英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奋进不息的精神动力。

江苏大地——

镌刻着数百个“英烈地名”

“今天,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向杨根思烈士敬献花篮仪式……”9月30日上午10点,泰兴市根思乡杨根思烈士陵园,一场隆重的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举行。根思乡,位于泰兴市北郊,是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的故乡。年,为了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杨根思,泰兴当地政府将“杨货郎店”改为“根思乡”,这个光荣的名称沿用至今,早已远近闻名。

地名,堪称一个地方的亮眼名片,有着独具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内涵。“百年来,华夏大地上涌现出万万千千的英烈模范,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用个人的生命,践行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的事迹,不但记录在波澜壮阔的党史篇章中,也投射在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中。”著名地名专家薛光介绍,用英烈的名字,为他们的故乡或者牺牲地命名,曾经是比较常见的地名命名方法,早在抗战时期就已出现。国内较为著名的,有陕西省志丹县(以刘志丹烈士命名)、陕西省子长市(以谢子长烈士命名)、陕西省子洲县(以李子洲烈士命名)、山西省左权县(以左权烈士命名)、吉林省靖宇县(以杨靖宇烈士命名)、黑龙江省尚志市(以赵尚志烈士命名)、河北省黄骅市(以黄骅烈士命名)。县级行政区以下,以英烈名字命名的街道、乡镇、社区、道路、桥梁,更是数不胜数。

在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苏大地,与英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名,同样不胜枚举。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江苏各地有超过10个的乡镇、街道使用的是烈士名字,包括镇江市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高邮市周山镇,泰兴市根思乡,盐城市盐都区的学富镇、郭猛镇、潘黄街道,盐城市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滨海县正红镇、陈涛镇,射阳县特庸镇、启东市王鲍镇、盱眙县桂五镇等。这些地名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英烈的名字直接命名,如荣炳盐资源区、根思乡、学富镇等;一类是以两位烈士的姓氏合在一起形成地名,如“潘黄街道”的“潘”和“黄”分别指潘克和黄炜两位烈士;王鲍镇的“王”和“鲍”分别指王澄和鲍志椿两位英烈。值得一提的还有东台市的五烈镇,顾名思义,“五烈”是“五位烈士”的意思,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当地英勇牺牲的唐学海、陈维仁、许文华、孙保民、李友存五位烈士。

除了乡镇一级的“英烈地名”外,在江苏各地,以烈士命名的村庄、社区、居委会、居民组、道路、桥梁更是有数百处之多。在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耀华社区,当地居民会自豪地向来客介绍“耀华”二字的由来——年4月,在和日寇的一场战斗中,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大队大队长张耀华英勇牺牲。埋葬完烈士,老乡们将“耀华”二字永远留在了当地;“国良桥”“国荣桥”……年9月底,镇江市丹徒区用当地八位英烈的姓名为境内的八座桥梁命名,八位烈士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最年轻的是牺牲于年11月的空军试飞员张国荣烈士;在丹阳市司徒镇杏虎村,“杏虎”二字正是为了纪念年在北约轰炸中不幸遇难的光明日报社驻南斯拉夫记者许杏虎烈士。年,许杏虎的故乡高甸村以及周边的五龙村、北陵村、丰洛村四村合并,改名为杏虎村。

“放眼全省,英烈地名主要集中在苏北的盐城、淮安等革命老区,很多英烈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斗,英勇牺牲。为了铭记他们,从抗战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将他们的名字引入地名,有很多‘英烈地名’沿用至今。”薛光说。

而据记者了解,盐城是江苏省“英烈地名”分布最为密集的设区市。盐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刘波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盐城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革命者和指战员们也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热土上。以烈士命名的镇(街)、村(居)的地名遍布盐阜大地,有处之多。

英烈地名——

承载一段段红色传奇

“顾正红带头跟资本家斗争,他冲在最前头,跟‘大班’厂主叫板,为工人争取权益。哪知道,日本人丧心病狂,直接带枪朝工人们扫射,枪杀了中共党员顾正红。”在滨海县正红镇的顾正红故居,管理员高萍这样向参观者介绍顾正红烈士的伟大一生。年,正是因为顾正红的英勇牺牲,燃起了上海工人的反帝怒火,成为伟大的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每一个英烈地名,都记录着一位或者几位革命者的信仰和追求,凝结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斗争故事,成为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泰兴市根思乡,杨根思的故事被反复传诵:年11月29日,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的小高岭战斗中,20军58师团3连连长杨根思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在阵地仅剩他一人的危急关头,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也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镇江市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牺牲于年的凌荣炳烈士。抗战烽火中,凌荣炳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抗战胜利后,已是陶宝区委副书记的凌荣炳受党的委派留在江南坚持斗争,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残忍的敌人竟割下他的头颅,挂在句容城墙上“示众”。新中国成立后,凌荣炳的家乡被命名为荣炳乡,烈士的英名世代流传。

民政部首批公布的名抗战英烈之一的郭猛同志是身经百战的新四军高级指挥员,他17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走过了二万五千里。年12月29日,时任新四军一师二旅四团政委的郭猛率部在盐城唐刘河一带追击溃逃敌人时不幸中弹,医院救治途中牺牲。年4月,盐城县将当时的永福乡改名为郭猛乡,沿革至今为郭猛镇。

滨海县陈涛镇的英雄广场上,矗立着陈涛烈士的半身铜像。陈涛是江苏“英烈地名”所对应的烈士中为数不多的女性,牺牲时年仅21岁。年,时任阜宁县二区(今属滨海)工委书记的陈涛被敌人包围。战斗中,她身中数枪,壮烈牺牲。年,陈涛牺牲的地方被命名为陈涛乡,如今称为陈涛镇。直到3年,人们才知道出生于安徽霍邱的陈涛,其原名是余素芳,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了革命需要,一直在使用“陈涛”这个化名。

沈庚余和高文生都是泰县(今姜堰)人,也是一对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年1月,姜北区区委委员沈庚余在海安高家垛战斗中牺牲。时任胡练乡乡长的高文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人控制区,找回了沈庚余的遗体。不久,高文生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敌人将他绑缚在一棵大榆树上,逼他说出党的秘密。高文生宁死不屈,敌人用刀割掉了他的舌头,高文生一直到牺牲都没有吐露一个字。新中国成立后,原泰县县委取两位烈士的姓氏,将他们长眠的地方改名为沈高乡。几经区划调整,如今这片英雄的土地是姜堰区溱潼镇沈高村。

限于篇幅,记者无法将每一个江苏英烈地名所承载的英雄传奇一一讲述。这些红色地名犹如一颗颗发光的明珠、一把把燃烧的火炬,几十年来闪耀在江苏大地上,为一代又一代的江苏儿女提供着不竭的精神源泉和澎湃的奋进动力。

薪火相传——

让红色血脉赓续不绝

“淮剧《程步凤》我们已经演了60多场,每次演出,群众都挤得满满当当。很多人虽然看过许多次,但每看一次都会哭一次!”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文化站,退休教师张俊龙动情地说。步凤镇是程步凤烈士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年6月,盐东县委组织部长程步凤在对敌斗争中不幸被捕,不久光荣就义,年仅27岁。

步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戴成告诉记者,该镇充分用好程步凤等革命英烈留下的红色资源,不仅排演了展示烈士事迹的淮剧《程步凤》,还编辑了程步凤的人物传记《风雷激》。在步凤镇政府办公区,墙上贴有程步凤留下的话语:“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斗争不胜利,绝不回头”,振聋发聩的话语,时时提醒后人,铭记历史再出发。

山河无恙,英名长存。对于以英烈之名命名的地区来说,英烈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的英雄事迹,是丰厚的红色资源,催促他们保护好红色遗产,用各种形式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高邮市周山镇,是扬州市唯一以烈士英名命名的镇,名字来自年牺牲的华中军区政治部锄奸部部长周山烈士。“周山人无法忘却周山同志。”周山镇党委宣传委员韩瑛介绍,早在年,满怀着对烈士的敬仰,当时还不富裕的周山人,你五分,我一毛,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筹资6.96万元,建起了周山烈士纪念碑和周山革命烈士纪念室。此后的年和年,又多次对烈士纪念碑进行修缮,将纪念室提档升级为“周山烈士纪念馆”。“路可以少修一条,桥可以少建一座,但烈士的纪念碑、纪念馆不能破旧不堪,它是我们的精神寄托,是我们的动力源泉。”一位周山群众对记者说。

在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微电影、话剧成为传播英烈事迹的有效媒介。该镇不但打造了郭猛红色文化公园、郭猛烈士事迹陈列室等红色地标,还拍摄制作微电影《你的身影从未走远——郭猛》、纪录片《永远的雕塑》。红色话剧《郭猛烈士》多次在郭猛镇百姓大舞台惠民演出,全景式展现了郭猛烈士战功赫赫的戎马一生。

如今的东台市五烈镇是年由原五烈镇、廉贻镇、广山镇合并组建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地名都是因烈士之名而生。廉贻镇是为了纪念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朱廉贻烈士;广山镇是为了纪念年5月在双沟河战斗中牺牲的普通战士马广山。五烈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建有五烈烈士陵园、朱廉贻烈士陵园、马广山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编印《红色印记》校本课程,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烈士的事迹在全镇家喻户晓,让烈士的精神在五烈薪火相传。

“我来自盐城,那是一片流淌着红色基因的沃土,我从小也是听着郭猛、潘克、黄炜等烈士的事迹长大的。”长期致力研究党史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盛鸿对江苏的“英烈地名”非常熟悉。在他看来,“英烈地名”让烈士融入大地血脉、扎根人民心里,因此有了超越普通地名的非凡意义,保存和使用“英烈地名”更是对革命英烈很好的纪念方式,“对于这份红色资源,要用多种方式加以传承利用,让这些镌刻在大地上的名字,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红色血脉世代相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