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国家民族,应有自己独立的文艺,以为国家民族的光辉。民族绘画的发展,对培养民族独立、民族自尊的高尚观念,是有重要意义的。——潘天寿谈艺录
强调民族风格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是潘天寿先生一生的艺术追求。他把中西绘画比喻为两座并峙的高峰,并认为:“这两者之间尽叫互取所长,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决不能随随使便地吸取,不问所吸收的成份,是否适合彼此的需要,是否与各自的民族历史所形成的民族风格相协调。在吸收之时,必须加以研究和试验。否则,非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与阔度,反而可能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平,失去了各自的独特风格。”
在20世纪中国画坛,潘天寿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为非常典型的学者型大画家,潘天寿的绘画是诗书画印交融的传统中国画的出色继承,又是对旧时代传统中国画的一种超越。他的花鸟画清新刚健而朝气迷勃,山水画则苍古厚重而静穆,其作品总给人一种振奋的力量。潘天寿大气磅礴、雄浑奇崛的画风,改革和推进了中国画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潘天寿为振兴民族绘画奋斗了一辈子,努力以振兴民族绘画来振兴民族精神,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Lot潘天寿蒲石八哥
纸本立轴年作
79×42cm约3.0平尺
款识:1.新寒料峭绝,应解流苏结。云水漫沉沉,天暮欲飞雪。时戊辰夏,阿寿。
2.阿寿戏墨。
钤印:中山民(朱)天寿(白)
说明:潘天寿自题签。签条:阿寿八哥,戊辰夏寿签。
RMB:,-1,,
年,潘天寿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也是这一年,26岁的潘天寿在老乡褚闻韵的引荐下,认识了80岁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并得到吴昌硕的指导。吴昌硕非常欣赏潘天寿,亲切地称呼他为“阿寿”,不仅将他的花鸟画评价为“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还曾作了一首长古《读潘阿寿山水障子》相赠。诗中写到,“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年少气盛的潘天寿,早期画作很“野”,让吴昌硕心怀忧虑,不时提醒他要收敛,不可行速过快。
此件《蒲石八哥》,整副作品含蓄又不失豪放;简朴幽深又不失繁密疏旷,野趣而不失童味。墨无论枯湿浓淡均见其笔力雄健;而章法结构上,又法度严谨而出奇制胜,无论野草芋头山花,也或水禽顽石,都饱含一种倔强顽强的生命力量。整体一派应景之象,潘老将画面完全丰富了起来,真是生动有趣,充分诠释了“戏墨于笔纸之间”。
Lot潘天寿荷塘清趣
纸本立轴年作
×41.5cm约4.5平尺
款识:翠羽明瑞质,娉婷孰与俦。妙香清入髓,凉月淡成秋。环佩波声邈,湖云梦影浮。有谁歌系缆,一片水风柔。莱公先生属正,三十年腊梅开侯,秃寿。
钤印:天寿(白)懒道人(白)阿寿(朱)
《荷塘清趣》深刻地体现了潘天寿的作画主张。先生平生爱荷,喜画荷花,重在表达荷花的高尚品德。此画格局,造险而破险,用一片泼墨荷叶,横贯画面下方,用笔浓重豪放。以富有金石味的花梗,托起一朵映日墨荷。看画面,浓与淡的对比,突出了主题一派“春意盎然”的圣洁、高尚。色彩单纯而不单调,气势雄阔又不失荷花的柔娜之美。茨姑叶和苇草穿插,平衡了画面的粗细线条与色块的强烈对比,增添了荷塘的生动气韵。这种独创新格,既传承了前辈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的艺术精华,又突破了他们的窠穴、程式、开创了新的成就,这是真正的创新。潘天寿先生作画,无论巨幅、小帧,因是以大写意手法为主,看上去有时粗枝大叶,寥寥数笔,但其每作一画,必独处静室,苦心孤诣,从构思到下笔,无不高度缜密的提炼、概括,草率之作从不出门。
Lot潘天寿行书弘一法师警句
纸本立轴年作
×36cm约4.8平尺
释文: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款识:登厂吾兄道正,三十二年芙蓉开侯,懒者天寿。
钤印:阿寿、潘天寿印
说明:上款人韩登安(-),原名竞,一字仲铮,别字耿斋,又署印农、小章,室名容膝楼、物芸斋、寒砚青灯籀古斋,晚号无待居士、本翁,浙江杭州人。篆刻宗秦汉,酷嗜浙派,间仿皖派。曾任西泠印社总干事、龙渊印社常务监事、浙江文史馆馆员。著有《登安印存》、《岁华集印谱》《西泠印社胜迹留痕》等。
西泠印社60周年社员合影(中排右7潘天寿后排右8韩登安)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西元,国外二战的销烟依旧纷扰,国内局势同样水深火热。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中国文化人的热情却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压垮。芙蓉花期刚过,西子湖畔南山路寓所中,潘天寿正在修订即将完稿的《中国画院考》,突然好友韩登安带着他刚将刊印的《登安印稿初集》登门拜访。这是韩登安第一次刊印个人印稿,韩登安十分重视,故专门上门找印社的好友潘天寿请教。潘天寿为了感谢韩登安赠予的印稿,决定当即为他写一幅书法回赠之,所属内容经二人一番商议,潘天寿提议选择去年刚去世的前辈社员弘一法师的名句来纪念这位二人都十分敬仰的大师,韩登安欣然应允。
潘天寿在“止止室”画室作画,墙上挂有弘一法师对联
“应使字以人传,不可人以字传”是弘一法师提出的书法观点,认为书法应将技术与人品完美结合,而不能仅仅停留于单纯的技术层面上。潘天寿将之重新提炼,上升到了整个宏观文艺的高度。而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了潘天寿画论中的重要内容。或许此时此刻见到这件作品的你,透过字里行间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感受到两位艺术大家在寓所中艺术思想碰撞所擦出的激烈火花,凝听这毛笔与刻刀完美交融所构筑而成的乐章,呼吸着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潘天寿独有的艺术气质。如此一件包含着多重含义的作品:“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不仅包含着潘天寿与韩登安二人之间的友情,同时也包含着二人对已故大师的敬仰与思念。这些情感,通过潘天寿独特的书法在纸面上传递出来。又是一年芙蓉开,也许就在你见到这幅作品之时,会让你浮现出一幕幕曾经往事,想起诸多亲朋师友。
Lot潘天寿松居论道
纸本立轴年作
92×35.5cm约3.0平尺
款识:好友久离别,晤言倍觉欢。峰青昨夜雨,花紫隔林峦。世乱人多隐,天高春尚寒。此间宜小住,敢作百年看。岳生先生属画即请正之,丁亥石榴开后懒头陀寿。
钤印:潘天寿印、懒道人
说明:邹岳生上款。邹岳生,民国时期工程师。字峻五,江苏阜宁人,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科,授工学士学位。毕业后即从事中国公路、铁路以及军用机场建设事业。世界闻名的“二十四拐”盘山公路的领队、勘察、设计人。
《松居论道》作于(丁亥)年,是潘天寿较为经典的以“松石”为主题的作品,也是其极钟爱的“山居”题材。这一时期,潘天寿的艺术水平更趋成熟,创作出了一批精彩的作品。经考证,上款人“岳生先生”即为民国时期工程师邹岳生。邹岳生,字峻五,江苏阜宁人,民国时期工程师。抗战期间,邹岳生先后任滇缅铁路多处工程处处长和军事委员会工程委员会副总工程师,负责滇缅公路的修缮,而此时,潘天寿所任教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因为战乱的原因不得不迁往昆明,二人正是在这个时期相识并成为好友的。
Lot潘天寿松居论道(局部)
潘天寿的作品新奇独特,这是他绘画作品构思构图的主要特点。潘天寿的画风博采众长,在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名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画中的左下角盘踞着一块巨石,遒劲有力的古松横贯画中,与巨石直顶向上的势保持了平衡,凸显出画家奇绝的构图风格。虬枝老干虽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仍郁郁苍苍,体现出绵延无尽的生命气息。在巨石的掩映之下,一间瓦舍,两位高士对面而坐,晤谈论道,构建出一片野逸幽静的世外桃源,在巨石之后,几座山峰由近到远的排布在画面之上,将画面分为远中近景,增加了结构上的层次感。
(左)潘天寿山斋晤谈年作成交价:RMB25,,
(右)潘天寿松荫观瀑年作成交价:RMB26,,
潘天寿先生善于从大处立意,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宏伟气势。他的绘画创作以大笔粗线为主,是“大写意”。综观他的作品,他的用笔既果断而强悍,又精练而有控制,在潘天寿同题材作品《山斋晤谈》中对于石头的表现手法也是采用了取其形而舍其色,这一特点在潘天寿另一幅《松荫观瀑》中尤为突出,这一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在潘天寿其它作品当中也有所体现,成为了潘天寿山水作品的一大特点。
昆明呈贡县安江村,年国立艺专曾迁居此地
年,由于日寇侵华,许多原本在内陆大城市的学校为了逃避战乱,纷纷搬迁到了云南,而潘天寿所任教的国立艺专也在其中。历经辗转,潘天寿于年来到了云南。年,抗战胜利,潘天寿在昆明举办了个人画展,在这一时期,潘天寿专攻创作与教学,其艺术造诣也是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绘画风格也是在此期间日趋完善。而《松居论道》也是潘天寿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作为潘天寿中年时期较为经典的以松石为主题的作品,《松居论道》见证了潘天寿中后期风格的改变,这也是它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主要体现。
Lot潘天寿行书韩偓诗
纸本立轴年作
×33cm约3.8平尺
释文: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邨。
款识:似智石先生正之,辛卯九秋,嬾秃寿。
钤印:潘天寿印(朱)寿而康(朱)
Lot潘天寿雏鸡图纸本立轴
43.5×34cm约1.3平尺
款识:雷婆头峰寿者。
钤印:潘大(朱)阿寿(朱)
Lot潘天寿荷花
纸本立轴年作
86×40cm约3.1平尺
款识:飞入鸳鸯不见,烟水微茫一片。陈浩同志属。辛丑岁暮,寿。
钤印:慎余、潘天寿、阿寿
说明:陈浩,浙江省名中医,上世纪五六医院副院长,经诸乐三先生推荐为潘天寿先生调理身体,效果奇佳,故潘天寿先生有画作相赠。
潘天寿故居位于杭城一名为“荷花池头”的小巷巷口。据说这条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巷子,曾经真有一个种满荷花的大池,因着了几次大火,池子也就无迹可寻了。不知潘天寿居住于此时,是否曾有开门荷花即入眼的艳福。就算没有,故居附近的西湖总是不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景致。也因此,他一生无数次为荷花传神写照,而这幅《烟水微茫》在构图、落墨、着色、赋诗、画印上,都有些颇值得一提的巧思妙构。此幅雅静而非雅致小巧,在构图上,墨叶为辅,荷花含苞待放。
大片的墨叶占据画面底端,形成往左下方发散开来的大面积布黑;一朵荷花从墨叶亭亭玉立。无论是留白、还是黑实之处,形成主调明确、富有节奏感,此作如其自谓,画事之笔墨意趣,能老辣雅拙,似有能,似无能,即是极境的有机组合。此幅作品用笔雄健有力,构图奇崛,钩花点叶,表达“水色花光一片”的意趣。潘天寿常用映日荷花来表现他对西湖的热爱,寄托对家乡风土的浓厚感情。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讲,此幅作品都已成为有目共赏的珍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