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将孩子的成绩用来衡量孩子努力、聪明和优秀的唯一标准,这类家长也容易忽视对孩子人性人格的培养,容易忽视孩子人性的缺陷,似乎只要孩子成绩好,家长就满足了。事实上,让孩子“成人”远比“成才”更重要!

高三男生杀害陪读母亲被抓获

近日,一则关于江苏盐城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将陪读母亲杀害的消息,在全网引起了轰动。

事发在12月12日上午,杨某因不服家庭管教,与母亲徐某发生争吵后,在肢体冲突中亲手杀害了抚养自己17年的母亲,事后逃跑,母亲尸体于第二日被发现……

据悉,杨某17岁,是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的学生,被害人徐某46岁,是杨母母亲,全职妈妈,陪读。12月13日,潜逃的杨某被抓获。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青少年弑母案件并不在少数,像是前段时间发生的南京高中生弑母案,或是更早的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悲剧等等,都不禁让人好奇:是什么原因,让原本有大好前程的学子,蜕变成了“恶魔”般的人物?

天使与恶魔仅有一步之遥,这三种极端化的家庭要反思:

一、“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子女叛逆,甚至是大逆不道

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下的父母与子女,处于完全不平等的地位,父母强制要求子女服从,子女虽服从但通常不会感到关爱和快乐,造成其性格缺陷,安全感幸福感却是。同时,也很容易让子女产生叛逆心理,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就拿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来说,吴谢宇就生活在这专制的家庭。父亲年去世后,母亲虽然含辛茹苦抚养着他,但其母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更是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和高要求着他,导致他一直承受来自母亲的压力,平时表现出唯唯诺诺,但是一旦产生大的纠纷,就很有可能与母亲暴力对抗。

二、“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子女自控力差,容易做出格的事情

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下,父母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对子女行为的放纵,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这类教养方式下,由于缺乏父母管束,子女通常会表现为很不成熟,依赖性很强,缺少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需要警惕的是,他们一旦离开父母的呵护便会不知所措,难以掌控个人的发展方向;而如果在父母身边,父母一旦不能满足他们要求,子女也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三、“冷漠型家庭”教育方式,子女往往人格残缺。

冷漠型家庭教育方式下,父母对子女很少投入感情,认为抚养子女就是为其提供衣食住行。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不仅没有将社会的行为标准教授给子女,也没有将个人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女。虽然他们偶尔会感到内疚,但不会改变行为方式。

因此,子女对父母的行为很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得如同父母那样冷漠无情,对他人和社会毫不关心。一旦与父母产生大的矛盾,极少数子女也很容易与父母暴力对抗。

家长们醒醒吧,人性教育,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这三种家庭教育背景之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人格缺陷,导致悲剧的发生。就拿北大学吴谢宇的悲剧来说,最大的启示就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应显现出极端化的倾向,否则会产生与教育目的完全相反的效果,这就是天使与恶魔之间仅有一步之遥的原因!

以往发生的弑母案件,都值得家长们深思,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成绩和高分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让我们都忽略了孩子们的人性教育?

要知道,真正决定孩子这一生的,并不是学习成绩。希望父母们能警醒,别再一味地盯着成绩和高分了,只有孩子的心智健全、人格健全,最终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人。#江苏高三学生杀害陪读母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