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散装江苏火了:
事情的起源是江苏省作为支援湖北省孝感市的对口省份,不同于其他省份集中派出一支省级医疗队,分别出发派出了13支市级代表队,人称十三太保,故曰散装江苏。
作为一个散装人民,时至今日都说不出来江苏人这三个字,因为实在是太别扭了。
第一次察觉到江苏的散装性是求学时新生自我介绍。按照学号陆续介绍了几位同学之后,我开始慌得一批:要怎么介绍自己的归属??
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介绍来自省份,万一这个班还有苏南的同学,岂不是要遭到“穷地方蹭热度”的耻笑?
如果直接说我来自哪个市,不仅和别人都不一样,而且别人也估计都不知道我究竟来自哪儿。
如果我介绍来自XX省XX市,那就必然要对出现的市名给出合理的解释,脑内瞬间整合出一整套本地人日常自夸用词,轻车熟路顺手拈来:“楚汉故里”,“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等等,越想越多有点刹不住车,说这么多是不是显得我很怪异。
天人交战之际该我发言了,脑内一万字突然化作一团乱麻卡在喉头,磕磕巴巴紫涨了脸,只憋出一句:大家好我来自江苏徐州。
接下来班长组织活动,给每个人发了个小纸条,用各自的家乡话朗读一个笑话,班中黑吉辽三兄弟就地合体,我拿到纸条的时候一口老血喷薄而出,江苏台本基本是上海话,当我淡定又不失礼貌的用相差十万八千里方言翻译出来,立刻遭到群众质疑:怎么和山东同学差不多??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隔壁葱省没有我们的编制。
不乱认老乡是散装人民的基本美德,我和去了另一所大学的同学闲聊有没有在学校认到老乡,对方答曰:我们班倒是还有一个江苏省的,但一开口我就听出来是苏南的,那算什么老乡?
无独有偶,某年何女士来北京看我的时候,邻里间无意听到熟悉的乡音,立刻上前对暗号:
“闺女,听你口音很熟,老家哪的?山东的吗?”
“不是,大姨,我徐州的(散装人民从不报省)。”
“巧了我也是,你徐州哪里的?”
“我徐州X县的。”
“X县哪里的?”我妈声音明显激动了。
“X县X村的。”邻居姐姐更激动,顺手把孩子放婴儿车里了。
“哦,我老家X县Y村的。”何女士的语气透露着淡淡的失落,没认成老乡的邻居姐姐又把孩子抱起来了。旁边目睹全过程的东北省邻居看的目瞪狗呆,然而这一切对于散装人民完全是日常惯例,基操勿六。
论起散装的原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基础,本来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和文化的差异就很大。想要散装还需要一个关键因素:谁也不服谁。如果像同样风俗差异也很大的广东人民一样,怀揣着淡淡的:“啊,那里的人啊,说的话吃的饭和我们不一样”这种心态是绝对不会散装的。
至于为什么十三太保谁都不服谁,可能大家本来也想谦逊一些,奈何实力不允许:
散装区人民的另一项自我修养是,精通省内地理知识。
过年我在家里翻找零食的时候,正好三叔来串门:“喏,刚出差回来,给你带了阜宁大糕,拿去吃吧。”我顺手接过:“去了趟盐城啊叔?~”三叔立刻露出看着小孩子胡说八道的表情:
“乱讲,盐城是盐城,阜宁是阜宁。”
注:阜宁县属于盐城市。
散装江苏是个社会主义联邦制省份,简称“苏联”↑↑↑
听君一句喜欢你娓娓道来我也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