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外地的朋友问我,听说东台有海一样大的口子,这是真的吗?这个确实有,不过也不是那么夸张。所说的海大口子,是在海边筑堤时,因洋流的冲击,在特定的地段形成一个口子。后来在筑范公堤时,这个口子虽然东移,但仍然存在,所以在范公堤的堤身形成的东台七里长街会呈一个弧形,拐弯的地方就是口子,不过改叫海河边了。名字传说海大口子位于现在海道桥的东北方,又叫“海岔口子”。但为什么说这个口子像海一样大呢?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传说:以前东台的和尚遍布各地寺庙,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在镇江金山寺游玩的时候,寺中负责接待乾隆的可达和尚就是东台人,乾隆见他聪明机敏,能说会道,便问他来自哪里。可达和尚向乾隆吹嘘到:“我的家乡东台,有三里长的桥(三里桥)和海一样大的口子(海大口子)!”乾隆一听,顿时来了兴致,立马要来东台游玩,可达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连忙说道:真龙遇到海滩会搁浅,皇上万万不可去海边游玩。”这才打消了乾隆来看海大口子的念头,但海大口子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串场河海大口子也是南北串场河的分界处。古串场河因为串通沿海南、北各盐场,转运海盐至全国各地而得名。根据《东台市志》记载,串场河全长公里,往南与通扬运河相交、经东台向北至阜宁入射阳河。串场河虽然没有那些大河出名,但是景色一点也不普通。从空中看串场河,很是壮观,长长的,弯弯的,一路延伸到远方。两岸,一块块的绿色农田,一户户白墙红瓦的人家,成片的绿树和灌木。河的一侧,有一条公路,公路上行驶着许多货车、小汽车。在河的某一段,有西溪景区建筑群,有庙有园,傍水而建。文化背景串场河俗称下河。贯穿江苏中部盐城市三分之二的区域。南起南通市海安县,北至盐城市阜宁县,长km,是盐城人民的母亲河。串场河一开始是唐代修筑海堤时形成的复堆河,是盐文化的摇篮。从宋代开始,沿新修捍海堤(世称范公堤)一线有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白驹、刘庄,因复堆河将这十大盐场串联起来,所以称串场河。串场河的形成与范公堤有关。筑堤自然要取土,取出的士筑成了范公堤,沿堤挖出的地方形成了复堆河,这就有了堤依河立,河随堤行。唐宋年间,串场河边不远就是黄海,串场河两岸散落着有大大小小的盐场,有闪着白光的晒盐池,赤膊烧火的盐工,低矮的茅草屋。历史上曾经有“烟火三百里,灶煮满天星”的诗句。东台安丰场平民诗人吴嘉纪在他的《陋轩诗》这样描写盐工的生活,“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夏天烧盐,冬天长草,串场河边有的不是美丽风景,而是历史的苦难与辛酸。优美景色河两岸的农田到处都是绿色,绿色的树木,绿色的苗圃和绿色的蔬菜,汇聚成绿色的海洋。长长的桥躺在河上。在桥附近,有一艘小船停在河边。白色墙壁和黑色瓷砖的房子隐藏在绿树之中。在河边有一个小公园,公园里有蜿蜒的小路,有一个像瓷瓶的湖,湖清澈见底,海陵桥不远,到这里逛逛,呼吸新鲜空气,你会感到身心愉悦。防护林生长在河的两边。在两排防护林之间,有大片带有绿色幼苗的幼苗田。如果您来这里玩耍,您将永远在这个大绿地中漫步。想象一下,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水,绿色和自然清新的地方的人们必须像神一样快乐。川昌河的水灌溉了两岸的农作物,并养育了该地区的东台人民。蓝天,白云,村庄,农田,河流,公园,桥梁,公路和古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画。您想成为绘画中的人吗?如果您愿意,来这里肯定不会后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