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益成记者祁宗华 “我的家乡阜宁县在抗日战争期间,是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当年,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我姐妹五人,两个妹妹一个病死、一个饿死,妈妈也在我十几岁时病死了,当时爸爸是走乡串户的货担郎,回家把我们每天靠讨饭为生的弟兄三人接走,才不至于被饿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这个讨饭郎今天的幸福生活。”日前,96岁高龄的老党员、老军人周其根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仍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96岁老人尽显年轻态   周其根老人出生于年8月,年4月入党。在庆祝建党周年之际,记者对其进行采访,进入阜宁县晨光小区他女儿家门时,看到客厅中间站着一位七十来岁的老爷子,只见他腰板挺直,两眼炯炯有神。我们就问他,周其根老人在哪里?老人笑着说,我就是啊!一瞬间,我们愣住了,96岁的老人难道能与眼前七旬老人画上等号吗?沧桑岁月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脸上没有老人斑,头发也黑白参半。听他女儿说,老人没有“三高”,没有糖尿病等常见的老年病,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女儿评价他“想得开,心态很平和。”   周其根老人虽然耳朵有点背,需要大声跟他对话,但他思维清晰,表达层次分明。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热情开朗的老人侃侃而谈。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老人无论是坐着接受访谈,还是站着合影留念,都是身板挺直,讲话中气十足,丝毫没有疲态。   从游击队战士成长为炮兵连长   老人年在阜宁陈良参加地方游击队,年被整编到射阳总队,当时他还没有枪高,手里拿的是一根榆木棍子,后来在战斗中得到了一把双管制猎枪,但是性能比较差,他做梦都想拥有一支好枪。一次,他跟几个战友在陈洋夜袭鬼子窝的一个碉堡,他冲在最前面,眼明手快地将两颗手榴弹从洞口扔进去,炸死了三四个鬼子后,他最先冲进碉堡,拿起两支枪立即撤退。小鬼子有探照灯,机关枪拼命朝他们扫射,幸运的是,他们几个都未受伤。事后,射阳总队为他们开会嘉奖,老人荣立一等功,并得到一把“三八大盖”作为奖励。   在十几年的革命生涯、枪林弹雨中,周其根参加过大小战斗上百次,但只受过一次伤。那是年5月在沂蒙山区,跟国民党74师特种兵交火时,手榴弹爆炸的碎片擦过额头,留下了两处小疤痕。他从小逃荒要饭,练就了一副好脚板,每天几十里路轻轻松松,比一般人跑得快。周其根很瘦很机灵,身手敏捷,他在冲锋时善于利用各种地形掩护自己。那年头,前一天还有说有笑的战友,第二天可能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在山东打仗时,特别是在沂蒙山区打国民党74师时很艰苦,打了五天五夜,天气很冷还下着大雨,他所在的连队最后只剩下六个人。说到这里,老人不禁潸然泪下。   周其根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年4月20日,百万雄师过大江,大部分部队当天渡过长江,他们炮兵配的是榴弹炮。4月21日渡过长江,在南京西北上岸,随后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上海5月27日全部解放后,他所在部队拉到南京小汤山休整。   新中国成立后,周其根转入教学,在年11月的一份由华东军区炮兵政治部颁发的功劳簿上,时任原济南军区炮兵12师22团六连排长的他荣立三等功。年12月,他从炮兵12师22团三营七连连长位置上转业回家。   老党员廉洁奉公传承好家风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传承,他们家就是一个良好家风传承的典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其根于年转业到山东省商河县粮食局任业务股长,年至医院任院长,年任徐州两家煤矿供销组组长,年调回老家阜宁,在阜宁县燃料公司任供销组组长,年离休。在计划经济时代,他手中掌握很多实权,但他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从不沾公家的一点便宜。他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有的女儿还“埋怨”他是一个老古板。而老人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们老爸是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不少战友牺牲了,我们幸存的人有什么理由揩公家油呢?”   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很知足也很自豪。他说,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下面还有“红二代”“红三代”,子孙中有好几个是共产党员,还有研究生和博士生。他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已深深地镌刻在这位96岁老人的心坎上。   周其根老人身边有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十几枚军功章,还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今年又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轻轻抚摸着这些军功章和纪念章,老人心潮澎湃。他说:“我的战友们不少在战争年代就英勇牺牲,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让我们这些穷苦人过上幸福日子,我们一定要不忘本,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珍惜,一定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本文来源:盐阜大众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