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14日盐城讯(记者程光通讯员顾健王晓艳)今天上午,在盐城市阜宁县庙湾古城广场上,人山人海,笑声不断。“迎来芒神,鞭打春牛,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四打六畜兴旺,五打万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当地文化部门精心挖掘编排的中国阜宁第四届民俗庆典“打春牛贺新春闹元宵”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这里热闹上演。
尽管天气非常寒冷,还下着绵绵细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市民前来观看演出的热情。表演还没开始,舞台两旁就人山人海,挤满了驻足观看的市民。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每年立春的日子不一样的时候,春牛的颜色也不一样。按照传统的规矩,今年的春牛是黄头、黑角、黑耳、黑身、青腹、黑尾巴、白蹄、白腿、白蹄子,尾巴还是向右摆的。
据介绍,“打春牛”仪式共分为庙湾演兵、出会迎春、祈福鞭春、接福庆春、踩街闹春五个篇章。鞭春牛是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在执礼官的主持下,“古代县官们”带着乡民围绕春牛,执鞭打牛,百姓纷纷叫好。礼毕,演员们把春牛肚子里的糖果、阜宁大糕、谷物等分散给台下观众,祈福大家来年步步登高,都有好彩头。
“用彩鞭鞭打春牛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阜宁县文化馆馆长许红雁说,“新春里打春牛,就是号召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用奋斗追逐梦想。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活动的同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村头大院,让老百姓在新春里感受到精品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中还对牛歌、阜宁大糕、公兴面塑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展示。
看着流传千百年的春祭仪式被搬上了现代舞台,十里八乡的群众不时抱以掌声和欢呼。据悉,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打春牛”又叫“鞭春仪”、“迎春礼”,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的礼俗之一,普遍流传于苏北等地区。以“牛歌”、“打春牛”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不仅成为阜宁县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而且成为了国际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阜宁县对“牛歌”、“打春牛”等农耕文化进行抢救性挖掘、传承和创新、着力打牛歌造的“牛歌大赛”活动、“悠悠牛歌故乡情”节目两次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牛歌之乡”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阜宁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牛歌之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