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熟悉。
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韩非子》。原文称:“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也就是说,这个成语的由来与齐桓公、管仲有关。孤竹国远在燕国之外,齐桓公救燕而伐孤竹,归来的途中迷了路。这时候,管仲想到了靠老马的记忆找路,果然走了出去。这段故事,在《东周列国志》中也有比较详细的演绎。
当时的具体细节,已经难以考证。但这至少说明一点,在历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老马的记忆力”。
(配图均为老马思家村周边风光)
而在胶东半岛地区,有一个村庄的名称由来,与“老马识途”的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烟台招远市阜山镇的“老马思家”村。
如果单独把“老马思家”这四个字拿出来,相信很多外地的朋友可能不会把它跟村庄联系在一起。但这的的确确是一个村名。从原来南院乡(合并至阜山镇)驻地向南行驶,过了宁家村之后,不远处的路边,就会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老马思家”,在后面则是一个红瓦白墙的村庄。
“老马思家”村并不在主干路上,因为外地的朋友对它了解不多;但在招远当地,这个村庄却挺有名气。有不少人曾经撰写文章,介绍过老马思家村的由来。
民间的说法虽然有不同的版本,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与《招远县地名志》当中的记载相仿——这个名字,的确与一匹老马有关。
根据记载,这里最早在明代中期建村。当时孙姓两兄弟在附近建立南北两个庄子,南面的叫做南孙家,也就是后来的老马思家村。
到了清代,孙姓迁走,陈姓从转山堡村迁来。相传,村里的孙姓人家曾经卖了一匹老马,马通人性,不愿离家,去而复返。为了纪念这段经历,村庄就以“老马思家”命名。这个村庄规模不大,根据招远地名资料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也就百余人口,以陈姓为主。
“老马思家”与“老马识途”虽然字面不同,但意思相近,当初给村庄命名的先人,说不定就是参考了成语典故。这也能说明,当年这里的陈姓先人,应该也是通文墨的。
在古代,思家的老马,认识回来的路;而在现代,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相信到过这里的朋友,也会记住这里的路。老马思家村只有一条乡间公路经过,它位于招远有名的城子水库的上游,沿着路走到水库的北边,就是老马思家村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