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淀疯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670.html

据历史记载,阜宁境域历史上的文峰塔在县城射阳河南岸下马头之东。先岔一句,这“下马头”在什么地方呢?我一直搞不懂。今天中午与朋友吃饭闲谈,又问起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原来县柴油机厂对面,他的哥哥还做那个村的支部书记,一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上的“下马头”,就是后来施庄镇的“码头村”!幸亏二十多年前我还在施庄镇做过教育助理,还去过“码头小学”。但在“码头”前加一个“下”字,再将“码”换成“马”,就让我糊涂了好多年。

回到正题。明万历三十八年(年),陕西高陵(现为西安高陵区)进士刘复初下派担任庙湾海防同知,一到任便遍览形势。刘认为高邮、宝应、兴化、盐城诸水俱汇于射阳(河)一湖,迅流急泻,不利庙湾,遂选河南岸一高地建塔以镇其流。万历四十年(年),就高地增筑基址,名曰“文峰塔”。不久,刘升任离开庙湾,建塔遂中途而辍。

清代顺治十五年(年)春,总漕(清代总管河湖运输的官)蔡士英来海滨视察,庙湾众绅提出续建文峰塔的请求。蔡公登上庙湾城楼极目远眺,慨叹道:“是一方之镇也,当为尔等成之。”当即捐献俸薪二百金,以表倡导。并嘱时任庙湾海防同知张行生总负其责。这消息一经传开,乡里人士无不欢欣,人们竟相捐款。几个月时间,庙湾下码头东边就耸立起一座文峰塔。

光绪年《阜宁县志》上,还记有清代庙湾本地人吴三畏的《文峰塔落成记》,其中写道:“不数月,而高阁巍然,百年旷典,一朝告成。公之有造于湾,当与此峰并垂不朽矣。”刘复初未竟之业,数十年后由张行生完成了。

光绪年《阜宁县志》记载文峰塔

阜宁境域历史上的文峰塔,始建于明末的万历四十年(年),功成于清初的顺治十五年(年),持续达四十六年,应该是一项出名的“半拉子工程”或“马拉松工程”。但这项工程一直牵动人心。明末清初兴化孝廉李长科(约公元—年),考察游玩庙湾及射阳湖后,有感而发写下了《庙湾八景》诗,其中有一首就是有关“文峰塔”的:

文峰春柳

城南有文峰塔旧址,海防刘天虞先生拟建而未果者。培缕一抔,犹堪登眺。新柳百余株,软碧嫣青,依依可爱。刘公雅重斯文,起手于癸丑年,而卯闱即文武两俊,亦其验也。

郭南何处旧浮屠,万柳春来色渐舒。

黄鸟窥人依浅碧,紫骝嘶队出平芜。

风流不系游春女,绰约偏萦卖酒垆。

前度刘郎应可待,鹰扬鹗荐继雄图。

可惜的是,李长科先生于庙湾文峰塔落成的前一年,即清代顺治十四年(年)就去世了,所以他没有看到文峰塔造成的盛况,只看到那个地方的春柳。

更可惜的是,这座建筑时间拖了四十六年的文峰塔,建成功时间不长就又倾倒了。究竟是什么时间倾倒的,倾倒时是什么情况,我都没有查考。阜宁建县后的第一部县志,就是乾隆十一年(年)版《阜宁县志》只记载一句话:“文峰塔在县治射阳湖南下马头,年久倾圮。”从年建成,到年乾隆版《阜宁县志》出书,也才88年,真可惜。

河南安阳文峰塔文昌帝君

我们中国的古塔,多数与佛教有关。但除了佛教的塔以外,还有一种镇风水、兴文昌的塔,这就是文峰塔。我们中国曾有数以百计的文峰古塔,其兴建的目的,一是镇风水,以塔来弥补风水上的不足,所以文峰塔一般建在东南方向;二是兴文昌,希望人才辈出、科举及第;三是增加景点。如果从宗教意义上讲,文峰塔应归属道教,因为其中常常供奉文昌帝君、文曲星和魁星。传说中国南通原来整个地区科举运都不行,但自从建了文峰塔以后,人才辈出。但很显然,当初在阜宁建县前的庙湾建文峰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镇风水的,当然可能也有建成以后带动人才辈出的愿望。只可惜,那座文峰塔早就没有了。

现在阜宁县城兴国寺里的塔叫“佛光塔”,是典型的佛塔,塔里供奉的是药师佛,与历史上的文峰塔无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