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樑   “八八六十四荡,马家荡是首荡”,阜宁县马家荡素有苏北“沙家浜”美誉,这里荡滩连片,是水产品重要产区,也是观光旅游好去处。   5月5日下午,马家荡荡东村村民邵亮像往常一样,驾驶铁皮船进塘查看水质和蟹苗情况。“你看,这塘里的水是不是很清澈?”只见阳光照射下池塘波光粼粼,水面下水草丰茂,清晰可见。“我这是纯生态养殖,养出的大闸蟹肉质鲜嫩、膏肥油满。”邵亮看着自己打理的蟹塘,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   让邵亮更有收获感的是亲情的回归:“五一”假期,上六年级的女儿邵紫萱主动来到蟹塘小屋,帮忙打扫卫生、晾晒被褥。“每逢礼盒销售高峰期,更是全家出动,一起打包寄快递。”每每想到女儿一改往日的闷闷不乐,变得开朗活泼,邵亮更加明确当初返乡创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年前,邵亮和妻子张秀梅在外地上班,与亲人长期分隔两地:父母年老,照顾不到;女儿留守在家,生疏到电话都不愿接。为了不留遗憾,尽到自己的责任,邵亮和妻子商量后,毅然辞去扬州的工作,回乡承包池塘搞起螃蟹养殖。   隔行如隔山,面对一塘空水的邵亮先从学习养殖技术入手。他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向是养殖户的姨父丁永富请教,姨父也不厌其烦地经常上门指导。通过一年的辛劳,邵亮承包的20多亩蟹塘,亩产量多斤,除去冻鱼、土地流转等成本,赚5万多元。虽然比打工收入少,因为定位精品蟹养殖,好卖,邵亮看到了希望,决定将生态养殖的路走下去。第二年,他又承包一片水塘,并注册成立三少精品大闸蟹有限公司。   “蟹要养得好,关键要养草。”经过5年的摸爬滚打,邵亮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态养殖经验。他说,渔谚有“蟹大小,看水草”,在螃蟹养殖前期,一定要将水草种好。蟹塘水草养护得好,水质清,水体溶氧高,螃蟹蜕壳翻倍率就大,就容易出大蟹。而且,水草可以为螃蟹栖息、蜕壳提供良好的隐秘场所。   住得好,更要吃得好。邵亮定期向蟹塘里投放大量鲜活的螺蛳,为螃蟹增加动物性饵料,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水质。“简单地说,螃蟹的生态养殖就是一个‘前期养草,后期养蟹’的过程。”通过这种生态养殖模式,邵亮蟹塘里的水质稳定,pH值常年保持在8.0至9.0,50亩蟹塘亩产量高达斤,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年纯收益30多万元,是以前工资的3倍。下一步,邵亮计划承包一个大塘,扩大生态蟹的养殖规模。   个人致富的同时,邵亮积极吸纳、介绍村里年龄较大、不便外出打工的人到自己塘口和其他养殖大户塘口务工,常年工每年3万多元,捞草、投食、收蟹等农忙时每天至元,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增收,深受当地村民喜爱。   生态养蟹,美了田园,富了乡邻。“水质好、环境好,加上生态养殖,造就了马家荡大青蟹,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荡东村党总支书记左峰说,“马家荡大青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我们马家荡人都很自豪。荡东村把螃蟹生态养殖和藕虾生态混养作为主要产业,建立了水产品交易市场,全村螃蟹养殖面积从年的亩扩大到现在的4亩。养殖户不计算在内,大闸蟹产业直接带动人就业,人均实现增收2万多元。

本文来源:盐阜大众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