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6月18日,盐城市在福建福州举办“生态大粮仓,盐城好粮油”专题推介会,15家福建企业与我市粮食企业签订了粮食合作协议,签约购销粮食总量20多万吨。这是近一年来,我市在市外举办的第四场大型推介会,签约购销粮食总量多万吨。
作为长三角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盐城优质水稻基地达万亩,稻谷年产量万吨,年供商品粮万吨。我市正加大“压粮、减油、扩特经”的力度,稻米种植面积在“瘦身”,盐城大米如何提质增效,担当起从产粮大市到产粮强市转型“主力军”,成为紧迫的现实课题。
好大米,有规矩
“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米袋打开就很香,煮出粥来更是满屋飘香。”6月26日,在阜宁县罗桥镇万亩有机稻米基地,副镇长赵红卫自豪地介绍,“我们选用的是‘南粳’品种,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组织生产,选址在水源地旁,全程不用农药,灭虫靠太阳能杀虫灯,除草靠人工,一亩地人工除草费用就在元左右。”
“南粳”品种,是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研究员团队培育推广的,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受到我市多地欢迎。王才林告诉记者:“在盐城盐碱地产出的‘南粳’大米口感比其他地方都要好。从世界范围看,最好吃的大米多是产自盐碱地上,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阜宁县粮食局局长梁洪权介绍,该县的万亩有机稻米基地,采用稻田养龙虾、养蟹、养鱼、养鸭等种养模式,完全按照有机规程,水稻收获后种植苕子、紫云英、麻菜等绿肥,以轮茬休耕、培肥地力,实现从育秧、栽插、管理、收割全过程可视,保证质量可追溯。
“盐城处于亚热带到北温带的过渡带,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生长,可以大面积生产优质稻米,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难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对盐城大米一直非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