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湖文史网(作者:张瑞桢李刚赵庆荣)原题:省干线盐淮公路溯源
“要得富,通公路。”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可对于地处里下河腹部水网地带的建湖来说,谈何容易啊!先辈们曾为此奋斗了若干代,今人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翻开盐城的历史便知,古代境内陆路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原始人行道,驿道和车马大道三个阶段。近代道路的形成多源于驿道和车马大道。就拿境内的陆路大动脉——省干线盐淮公路来说吧,它始于驿道,成于水工,兴于战争和现代经济建设。它也经历了很长一段用时则兴,不用赠废,兴废无常、不断更迭的过程。
据《盐城县志》记载,明万历十一()年以前,今盐淮公路的前身,自盐城经龙冈、新河庙、入垛头铺、走马铺,过戛粮河(今官渡)至青河铺,西接山阳县(今淮安市),时称盐城西驿道(建湖旧属盐城县)。
清康熙三十二()年,童家营冲决,盐城知县吴槔洋决定西驿道废弃,改从大潭口——上冈——草堰口,北上阜宁驿道。此后,西路旧驿道逐渐演变成人行道,线路由新河庙——古基寺——湖垛——建阳——官渡,时称“新官大道”,后称“盐阜大路”。
清宣统三()年,境内共有五条大道,盐阜大路是其中重要大道之一。此路由新河庙沿东塘河堤转至古基寺,向西经湖垛,顺建港沟北岸往建阳镇,再经官渡去阜宁县的益林镇。境内路段长30公里,宽6米。按上方规定:盐阜大路除洪水溃决由水工方面给资修补外,其余一律归民间自行修理。故此路在年以前尚能基本通行,年以后,由于战争原因则间断通行。
年,驻盐城日军为对农村腹地进行扫荡,强征民工修筑盐益公路。其走向是:从盐城县的龙冈(古称冈门)——军营——新河庙——皮岔河(入境)——古基寺——湖垛——建阳——官渡,达阜宁县的益林镇,时称盐益公路,全长44公里。其中盐城至湖垛段,日军曾通过小汽车,但为时不长,又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惨重破坏。
年10月22日,建阳县人民政府为了淮海战役的支前运输,紧急动员民众对此路进行简略地修复,由叶挺(今盐都)县登赢桥向西,沿蟒蛇河滩至龙冈,顺盐河河堤达军营,由新河庙向北,从皮岔河插入建阳县(今建湖县),沿东塘河东岸转到古基寺,向西沿建港沟北岸抵达湖垛镇,再由神台庄过河沿建港沟南岸到建阳镇,又转北岸向北,经建阳镇的路墩达官渡,再经公兴庄到益林镇。此路修复后,路宽一般为一丈左右(湖垛至官渡路面较窄仅4尺左右),均系土质路面,弯弯曲曲,且多陡坡,有的地段连行六合车都较困难。
年,根据苏北行署交通扩大会议精神,县政府动员民众整修了建湖至皮岔河段长约15公里的路面,在旧有的路基上,填平补齐,使路面状况得以改善,路基宽达米以上,且路面线型较顺畅,自行车可往返于盐城、湖垛之间。同年,又整修了建阳至官渡段12里,使其可以徒步往返。
年1月,县政府制订了盐湖公路建湖段的改造规划。经省和县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勘测,原盐益公路沿弯曲的河堤圩转,路陡坡多,不利于公路的通畅和安全,故将此路改道。从皮岔河入境向北,在沤田区内筑路,经荷花塘、双河、双荡至朱刘舍到古基寺,向西沿建港沟北岸达湖垛神台庄,长15公里。
年2月6日,新线公路正式破土动工。县政府筑路办事处动用高作、梁垛、庆丰、芦沟、建湖5个区的民工1万6千余人,编成个小组,仅用10个晴天的时间,开挖万多方土,完成了皮岔河至官渡25公里路基改建任务。湖垛神台庄至皮岔河路段按六级公路标准施工,路基宽达11米,路面6米。湖垛至建阳路道改线,沿建港沟北岸往官渡达益林,此段可行人和自行车。
同年,省与专属拨专款20.9万元,县自筹经费3.6万元,全部用于兴建盐湖公路的桥涵。年底,建成木涵洞3道,大、小简支梁木桥25座,总长4公里。其中最长、最大的公路桥是皮岔河、建湖、古基寺三座,长米,均是9孔,桥面宽5.5米,有车道板。
次年8月26日,盐湖公路第一次通车(晴通雨阻),每天两个班次,日人流量40~50人左右,境内停靠皮岔河、古基寺、湖垛三个站。
年,县委在全民办交通的精神指导下,发动全县群筹集碎砖,并于9月21日,调集本县两万多民众,苦战七昼夜,将原来的泥土路全部改铺为砖碴沙石路面,达到晴雨通车的标准。除此,还修建了建湖至建阳的三座公路桥(季埝、茅沟、马厂)。
盐湖公路本是在原盐道的路基上以堤代路而成,到了六十年代后期,由于河流和雨水冲涮等原因,路基不断被侵而倒塌,路面亦逐渐变窄,加之一些桥梁已年久失修,腐朽不堪,致使开始出现单车通过双车阻、轻车通过重车阻、晴天通过雨天阻的情况。为此,县革会又于年10月成立战勤指挥部,对盐湖公路进行第二次改道。这次改道是由境内庆丰公社朱刘舍向东,经马庄、观音阁然后折向南,再经东洪桥入盐城县龙冈,全长13.5公里,比原线路减少1.5公里路程。同年又兴筑了建湖镇至建阳镇的公路6公里,年4月底铺成砖碴沙石路面。当年5月1日,盐城至建阳晴雨通车后,就将盐湖公路改称为盐建公路。这次线路的改道经费和通建阳公路的新筑经费都是纳入黄沙港水利建设预算的。年,建湖至盐城客班车每天达6个班次,新辟建湖至南京班车。
年,县从安全角度考虑,又将盐建公路古基寺至建湖路段北移米。并在西塘河上兴建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建北桥,全长99米,宽6米,孔径24米,净高米,造价19万元。此时,省交通部门将该公路列为省干道管理。
s年,省、地、县三级根据上面对公路建设提出的“全面规划、科学管理、以干为主、干支结合、固定路线、平战结合、巡回养护、重点整修、全线贯通,分段提高,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的方针,对省干线盐建公路的路线实施改良工程计划。切除古基寺向西的“”型弯道,并由建阳向西延伸,新筑建阳向西至官渡的路基5.8公里。同年,又将神台庄向西至建港桥(建宝路交叉口)1.5公里路段从河滨北移50公尺。次年,又耗资43万元,在建阳至官渡段区域内,建成公路砖拱桥11座,省、市交通部门又将此路恢复盐益公路旧名。
.5年代初,为了提高国道、省道的技术等级和综合通过能力,省和地区于80年下达资金86.4万元,用于拓宽盐益公路路基和改建桥梁。为此,县成立了“盐益公路拓建指挥部”。翌年,将东洪桥至建阳段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拓宽改建,路基由原来的米拓宽到12.9米,桥面净宽9米。9月,地区公路处工程队来湖兴建建湖和阜宁交界处的戛粮河大桥。年12月12日通车,大桥全长米,桥面宽5.5米,耗资约62万元,戛粮河大桥(亦称官渡大桥)是盐益公路上最大的一座永久性桥梁,它的建成促使了盐淮线的全路构通。昔日,人们曾高兴地为此赋诗称颂:“戛粮两岸架长虹,不尽车流西复东,咫尺无津成往事,欢腾汽笛喜匆匆。”
国家“六五”计划时期,公路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干线的路况,发展柏油路。为此,我县又于年专门成立盐益公路油路工程指挥部。当年改良东洪桥至建阳路面27.9公里。次年,全部铺筑成沥青黑色路面。此时,原建湖汽车站每天开往省、市、兄弟县及县内各乡镇的汽车就有65个班次,年人流量达33万余人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县政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制订了境内公路建设的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盐益公路改线接通国道工程。按规划,原线路不废不变,新线路的东段从盐都县与我县交界的大潭口处向西在宋楼处与建冈支线相接,向西另筑一条路经北秦庄、张庄、新东到县城,再向西的线路不变。原线路是二级柏油路面,东至龙冈、盐城段,由于路面狭窄、车子和行人多,故通过困难。新线路由于接通国道比原线路加长3.8公里,但是一级水泥路面,就增加了车的载重负荷,又由于路面宽、路况好,又与原线路并用,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车速,增强了车辆通过能力,且真正地与县内各支道、县际、省道、国道连成一个网络,充分发挥盐益公路在盐阜区域内道路交通大动脉的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规划,县于年投资万元兴建盐益复线。线路由县农药厂向北再折向西,在县城西首联合桥处插入盐益公路主干线,全长5.7公里,全部铺成柏油路面。当年,又筹措资金万元,建成宁湖桥。此桥全长米,宽11.5米,设计荷载汽20挂,由盐城公路管理处设计,建湖交通工程处承建。此桥在建设过程中,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袭击。为馨后世,县政府还专立桥碑,上刻“千里送温暖,百世享余馨”的碑文。
年元月,全县干部职工捐资50万元,财政上又拿出一部分,县又从各乡镇调集万民工,奋战15天,开挖万路基土方,修筑了长23公里,宽24.5米,直达国道一级公路的路基。县公路站油路施工队又改良了建阳至官渡5.8公里长的砖碴砂石路,将其全部铺成柏油路。此时,盐益公路已能在益林段北连阜淮公路了。全县陆路客运总量已达通过量已达万人次,故省交通部门就将此路改名为盐淮公路。
年6月,县政府又拨款改良穿越县城北首的盐淮路段,两期共铺筑成长米,宽40米的水泥路面,设四车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同期,又改建了建北桥,兴建成箱梁式公路双桥,造价万元。
年春季,县又借拓浚西建港沟的积土,拓宽了盐淮路建港桥至建阳镇路段。
为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又于是年8月1日,在盐淮公路与县城人民路交叉处新设公路交通信号设施,建筑了高标灯、红绿灯和信号灯等通行标志,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横道分开,确保主干线车辆畅通和城市交通安全。
年6月盐淮线改线接通国道的先导工程开始施工。翌年,完成了东从上冈镇的新团村直接国道,西至与建冈支道相接全长7.3公里,宽7.5米的半幅水泥路面的任务,同时兴建了桥涵13道。现时,县境和来往盐城与苏南方向的车辆大都走这里通过,年5月,公路部门检测,盐淮公路建湖段日昼车流量已达辆次。
年3月,盐淮公路第二期改线接通工程开始施工,计划在年底从接通工程与建冈支道接头处直铺到县城长25.6公里,宽7.5米、15米、24米的水泥路面,并兴建大小桥梁座,耗资额达万元人民币。
如今的盐淮公路(从盐都县的龙冈镇至阜宁县的益林镇),建国后经4次拓宽、复建,已成为横穿县境东西的陆路大动脉,待改线接通国道工程全幅通车时,此路将成为要干线公路之一,加上境内有建宝、建裴、建高、建荡、建冈、建辛、建阜、颜阳、永丰等11条于支线与之相衔接,我县陆路交通状况得到了大幅度地改观。
录自《建湖文史选辑》(第八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