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s://m.39.net/pf/a_4580340.html
戎马倥偬念当年烽烟阜东尤峥嵘百岁新四军老战士80年前的一日情怀本网讯80年前的今天,年2月16日,侵华日军正在苏北盐阜地区疯狂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经之处黎庶涂炭。有一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新四军老战士,却对这一天终生不忘,记忆犹新。他在这一天经历了什么?令老人家一直铭记于心?纵使时光漫荏苒,烽火青春最难忘。对于是原总后勤部离休干部、岁新四军老战士周东葵来说,年2月16日这一天,让他终生难忘——21岁的江南青年到江苏阜东县(今滨海县)天赐场报到的日子,任新四军3师8旅24团文化教员。刚刚到任,因为日军大扫荡在即,团首长命令他带领21位伤员战友向黄海岸边转移。日伪扫荡正疯狂,战略转移待新机。年底,日军准备调集2万余人,对盐阜区进行第2次大扫荡。于是,新四军军部从阜宁停翅港向盱眙黄花塘转移,3师师部从阜宁郭墅张庄辗转阜东县海下,8旅旅部和24团团部从天赐场也向海下转移。年2月,周东葵是淮海区地委专办的淮海高中工作人员,淮海区“反扫荡”后,学校精简动员他回浙江老家,他坚决不走,于是,把他介绍到准备迎接新的“反扫荡”的3师8旅24团卫生队,担任文化教员。而就在周东葵到任的这一天——2月16日,恰是新四军战略撤退的最后一天,2月17日,天赐场就被日军占领。连夜速撤护伤员,安全转移勇立功。周东葵回忆说:“报到后,团首长命令我们带一个21人组成的伤病员组,向东坎镇北边的草甸子里‘打埋伏’。当晚我们先转移到距东坎十几里的村子里暂歇,逐个安置伤员,彻夜未眠。一直等到天亮才接到通报,说是日军已经从阜宁县城向东坎进军了,没办法,我们赶紧又把人员往大草甸里面撤。”安全转移了21位伤病员战友。生活艰辛排万难,团结乐观显精神。“阜东县土地贫瘠,开辟根据地近两年来,经过剿匪、减租减息、修建大堤防治海水漫灌,人民生活有了一定改善,但一般贫农人家的生活仍是相当清苦。”周东葵说,由于当时根据地所在区域坚壁清野,伤员的细粮一时供应不上,只能和房东老乡一样吃山芋干、苞米、糁子稀饭,自己到野地里挖点灰灰菜用盐拌一下,这样下饭。峥嵘岁月显风流,铁军精神放光芒。“当时卫生队的装备也很短缺,背的是汉阳造79式,弹药很少,一般战士就五六发子弹。子弹带很长,但基本是空的,为了威慑敌人,只好用树干、玉米秆等充数,有时会到战场上去捡打完的弹壳,自己制作弹药。”周东葵说除了吃住条件和武器装备差,抗战时期的医疗器材更是简陋。周东葵回忆,尽管卫生队条件较差,但是,重伤员治疗是正规不马虎的。医疗器材十分简陋,只有剪子、钳子和一些应急药片,卫生员只好用盐水给伤员清洗创口、换药。有脓血的纱布和绑带用过后不舍得丢,每天用沸水消毒,或放在锅炉上蒸,以便在外部重复使用。有些重伤员身上长满虱子,只好将稻草灰加水搅拌,用过滤后的碱性水清洗,并用热水烫衣服上的虱子。“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大家却很乐观、团结互助。在盐阜地区的疯狂大‘扫荡’中,日军兵力2万多人。由于‘打埋伏’期间消息闭塞,只能从远方传来的枪炮声猜测敌我动态,偶尔才有前方战友带回的一点消息。”周东葵回忆说,经常有伤员依旧想要上战场,恳求地说:“战友在前方打仗,我们却在这里养病,能不能让我们一起去”。每当此时,他都会做思想工作,以缓解少数伤员的烦躁情绪,待伤病员战友康复后,再重返抗日战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周东葵从浙江、上海、皖南一路抗战到苏北。抗战胜利后,开赴东北,辽沈战役胜利后,折返关内。取得平津战役胜利后,又跨黄河、越长江,直抵广西镇南关。新中国成立后,还在广西剿匪途中,他又重返东北,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和黄国元阿姨在烽火岁月中结下百年之好。如今,这对红色伉俪生活在北京。情牵盐阜永怀念,红色记忆尤励志。80年来,周东葵不忘第二故乡,在北京红色活动现场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