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入海口的成陆学说,归纳为三类。一类是历史表象观察记述法:历史上前人用目测观察海口位置,描述海口方位,记述成陆的快慢或浸浊,代表性的学说有:《黄泛泥沙填海说》、《黄河夺淮填海说》、《江河泥沙填海说》、《史志说》、《海水浸浊说》。二类是地质构造分析法:《地质板块说》。三类是网传盐城境内考古资料说:《远古陆地说》等。
黄泛泥沙填海说。年12月响水县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写的《响水土壤志》2页成陆历史中记述:“响水县原为海湾,后因黄河多次泛滥夹带大量泥沙沉积露出海面而成陆地”。年版《响水县志》96页人口迁徒、66页成陆中记载:“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淤垫河床,河口开始向大海伸展。明弘治八年(年),黄河开始全溜夺淮,黄淮二水合流,带来更多泥沙,致使近海淤积加快,海岸线日渐东移,加速了响水地域的成陆过程。从年黄河夺淮,到年黄河北归,历经年,逐渐成为一片陆地”。地壳板块说。年版《响水县志》67页地质、构造、页海岸、地质描述:“响水县处于华北地台和下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位于苏北的断陷盆地,属下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地质构造较复杂,由于地质历史的长期作用所形成的隆起、坳陷、断裂、褶皱等构造形迹都有存在,均掩埋于松散沉积物之下”。“响水县海岸地质构造的主要形迹特征是凹陷和断裂。这个地区位于淮阴~响水断裂带以南,属扬子准地台。自燕山运动以来,这里是持续沉降区。其西部的地质基础属于华北古陆的南部边缘,为鲁苏隆起的滨海斜坡”。海水浸浊说。年12月响水县土壤普查办公室《响水土壤志》第3页记载:“年,黄河北徙后,切断了本县海岸来自黄河的泥沙,岸滩失去了泥沙补给,海岸由淤长转为后退。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在年12月19日至年9月27日内观测,陡坎向岸退缩多米,年平均约26米,滩面蚀低约0.5米”。远古陆地说。网上有文描述:盐城远古代是陆地,后沉变为滨海平原。大丰西团一带出土的古陆生物化石可考定,盐城至少在二、三万年前已成陆。阜宁县羊寨一带石器骨器的发现,表明至迟在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盐城境内就有靠渔猎为生的原始部落活动踪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