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阜宁县沟墩镇条岗村退休教师、共产党员王德华
他,退休15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家乡的“两个文明”建设上,从不计分毫报酬;他,不辞辛劳,在编村史、建农家书屋上呕心沥血,从不言半点苦累,被村民们誉为“文明使者”。他,就是沟墩镇条岗村退休教师、共产党员王德华。
放下教鞭开启新篇
年4月,初中毕业的王德华执起了教鞭,走上了教书育人岗位。年参加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录取在盐城教育学院中文系函授,年取得大专文凭后长期任教初三年级的数学,辅之语文、物理、化学、史地等课程。任教期间,他精心备课,勤恳施教,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数十次受到教育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出任过6所中学的副校长,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因年龄到杠离开执教43年的心仪岗位光荣退休。
“我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党组织关系由单位转回村里。”王德华说,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才能方向不偏,初心不改。他告诉我们,退体后的几年中,每月的支部大会从未缺席过,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本加以提炼,当起了村党史教育的义务宣讲员,他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编写了“红船精神”“四德”教育宣讲稿,通过村部大喇叭在全村宣讲,反响热烈。
“人虽退了,但心一直未闲。”王德华介绍,他回家后通过与邻居聊天和自己亲眼目睹,村里一些家庭因父母外出打工,小孩成了留守儿童,放学后有些作业难以完成,爷爷奶奶干着急帮不上忙。
“我有这个本钱,为什么不能在这些人身上用?”他的想法得到了村总支和家庭的支持后,在村部开设“留守儿童”辅导班,利用寒暑假、周未及节假日为18名不同年纪学生免费辅导,几年来从未间断,许多家长为表示感谢送礼给他都被婉拒。
不辞辛苦播撒文明
现年76岁的王德华,一双儿女事业有成,生活美满;自己退休金不少,用于家庭开销绰绰有余。换作别人可能是坐享其成,颐养天年。可他则不然,退休后在村党总支的大力支持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上,用辛劳和汗水为条岗村浇灌出一朵朵艳丽的文明之花。
王德华老师为条岗村村民开展义务宣讲
——他牵头组建了能歌会舞的夕阳红表演队。这支由8人组成的队伍,尽管她们都是“奶奶辈”人,年龄最大的周建芳己73岁,但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觑,哪家孩子考上大学,她们敲着整齐的腰鼓上门祝贺;哪家儿子光荣入伍或立功嘉奖,她们敲锣打鼓送上喜报;重大节日来临,她们在文化大舞台上载歌载舞。在参加县农民广场舞比赛中还捧回银杯。
——他协助创建了香气四溢的“农家书院”。为了提高村民的政治素养和特种种(养)殖技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他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将小区内的休闲凉亭改造成古色古香的“农家书院”,并充分挖掘人脉资源为书院筹集近册书籍,每天来此淘宝充电、休闲娱乐的村民不在少数。许多村民感慨:有了这方书桌,谁还会再上麻将桌。
——他执笔修订了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在借鉴外地典例的基础上,结合条岗实际,他历经十数次易稿编撰了20条40句七言《条岗村村规民约》,其内容涵盖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语言通俗易懂,说起来朗朗上口,得到了县委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为使《村规民约》家喻户晓,他还起草了宣传提纲,利用村部广播连续多日每日一次宣讲。
——他主动当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义务宣讲员。他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在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条岗实际编撰广播稿“每周一讲”,而且尽量采用大众化语言,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上、做得到。他编写的关于家风、家规、家训的宣传资料近20页,每天一个专题、每次40分钟广播。他还自编自演了3个说唱、快板节目参加县、镇比赛。
——他协助村成立了校外教育辅导站。编制了每月一期的“文明实践中心站”活动安排表、建起了功能齐全的“居家养老中心”……
老骥伏枥奉献不止
走进条岗村村史馆,条岗村简介、条岗村历代名人、条岗村历任书记、主任一览图……整体布局紧凑,文字说明简练,让人目不暇接。用村总支书记戴艮的话说:“这一切,王老校长功不可没。”
为迎接建党周年,王德华早在去年5月初就向支部提出建立村史馆的建议,得到支持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史料的收集中。为了保证史料的真实性,他自费乘车近千里走南到北寻找证人;为了让参加新中国解放而牺牲的烈士英名永驻,他无数次去县、镇史料馆查阅档案,仅戴可府烈士一人就花去了他近20天时间;为了编写各人简介,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数十次易稿;为了到镇史办验证资料,他冒雨骑车不慎跌倒致腿部严重损伤仍坚持工作。经过半年的筹备,于年元旦正式建成条岗村村史馆。如今,馆内展现的陈伯盟、戴俊、李道贵等17名爱国人士、革命烈士、现代名人等资料齐全、图文并茂,成了村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景课堂。清明节期间,6名烈士后代慕名前来参观追思。
据王德华介绍,目前他正在思考一个关于扩大村史馆规模的计划,待成熟后提交村“两委”研究,若通过,再将因场地原因没有上墙的27名先进人物资料公开展示,并专门打造一块介绍戴俊烈士的宣传墙,让更多人了解烈士、学习烈士,争做新时代好公民。同时,还将广泛发动、深度挖掘“圩河阻击战”18名烈士的英勇事迹和有价值的村史资料、实物,丰富村史馆内容,放大村史馆特色,将其打造成全镇乃至全县一流的村级思政教育基地。
在王老的案头上,有一份写有“条岗大变样,感谢党中央”的天津快板小样,近百句快板词把条岗村的变化叙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党的感恩之情。王德华告诉我们,这是他为庆祝建党周年而创作的,到时候由他本人在文化大舞台上亲自表演。“不瞒你们说,我对这一作品很满意,还想带着它去参加‘阜宁名嘴’比赛呢。”他笑对我们说。
“蚕老丝不断,马老步不停”。王德华同志15年如一日,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他自编自演的节目先后获得县关工委、镇政府朗诵比赛二等奖和先进个人;他的忘我精神得到了上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褒奖和条岗村村民的广泛点赞。
“一个共产党员,要时刻不忘党的宗旨,只要头脑还清醒,手脚还能动,我就会力尽所能,用那抹余辉为家乡的两个文明建设增色添彩。”王德华在采访结束时如此表示。借此,我们也祝愿王老松鹤长春,欢乐远长!
作者:唐春霞周永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