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未来网」

百年党史这部宏大的“教科书”里有什么?江苏省盐城市伍佑小学“柏武林中队”的队员们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一起前往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寻找答案。

场馆寻踪,历史寻迹

队员们沿着馆内的“文物专线”,探寻“红色印记”。第五展厅的一块近两米高的石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讲解员告诉队员们这是宋公纪功碑,是81年前盐阜人民为了感谢宋公筑就的伟大“民心工程”而建造的。

队员们心生疑惑:宋公是谁?他立了什么功?这伟大的“民心工程”是什么呢?

队员们发现宋公纪功碑

带着疑问,队员们认真研读碑文,短短的字记录了年共产党领导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做的第一件大事——修筑海堤,老百姓为了感谢以宋乃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这道海堤称为宋公堤,刻立宋公纪功碑。

这时队员严佳萱提出疑惑:“宋县长肯定有很多事要办,为什么他做的第一件大事是修筑海堤呢?”

党员初心,为民服务

队员们研读《阜宁县志》

为了详细了解修筑大堤的历史背景,队员们来到藏书厅找到了《阜宁县志》。仔细研读后队员们发现,年发生海啸,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万余人死于非命。

当地士绅恳请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拨款修堤。迫于压力,当时国民政府曾下拨20万元修堤经费,可层层盘剥后,用在修堤上只有一半左右。不久海啸再次来袭,海堤被冲垮,当地民众再次遭难。

年10月初,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宋乃德决心修筑海堤。他的建议得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政委刘少奇的支持。

年7月31日,长约45公里、宽21米、高4.8米的海堤终于竣工,当地民众把这条海堤誉为“宋公堤”。通过对比搜集到的数据,队员们发现共产党在战时、敌后解决了民生大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队员们找到了“盐城活党史”——老党员伏云飞爷爷。

丰碑永驻,初心永恒

在伏爷爷的生动讲述中,队员们才知道宋公堤的施工过程危机重重,险象环生,但是暴雨、瘟疫、资金粮食紧张这些困难都没能动摇共产党人修堤的决心。

队员们听伏云飞爷爷讲故事

伏爷爷还告诉队员们,如今在党的领导下,盐城市政府对宋公堤不断进行建设和完善,江苏最美小康路——海堤公路,就是在宋公堤的旧址上修建的一条沿海大道,如今是盐城沿海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队员们不禁吟诵起那首在盐阜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民谣:“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想宋公......”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宋公堤已经作为一种红色精神,永远横卧人间,世代相传。大家纷纷表示,要像宋公一样一心为民,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研学结束后,队员们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系列宣讲活动。他们化身一粒粒小小的红色种子,将研学收获讲给更多队员。

研学反思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生动感人的。如何向队员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引导队员“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通过开展本次研学活动,我们总结出了党史学习“四步走”路径:

一“学”:在鲜活生动的党史故事中,激发队员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悟”:以问题为导向,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感悟真理。

三“信”:深化政治认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四“传”:在沉浸式实践和探究中,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编辑:少先队陈美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