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7日盐城讯(记者程光)“做您的孩子真好!”、“我们爱叫您妈妈,因为您给了我们最温暖的怀抱,让我们快乐的健康成长!”、“我会好好学习,不会就向好同学请教,争取考上理想高中。”……逢年过节,司万平都会收到许多学生写给她的卡片和信件。
背倚黄河故道,面临淮河入海道的盐城市阜宁县芦蒲初级中学,是司万平最初投身教育的地方,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里、献给了教育事业,近日,她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授予“江苏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从“代课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
年,司万平高中毕业。16岁的她,对课堂情有独钟,经常跑到家旁边的芦蒲初中去听课。当时该校正好缺英语教师,而司万平英语成绩又好,校领导就聘请她代教英语。带着沉甸甸的嘱托,司万平开始了教书生涯。“那时很多家长不放心,觉得我看上去还是个小丫头,怎么能教学?”司万平说,“但过了一个星期,学生就回去告诉家长,说我这个老师课讲得清晰,人也挺好。”
教学中,司万平深知自己知识不足,便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中师、大专、本科文凭。在繁重工作期间,她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并随时记录下教育教学的得失与反思,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司万平告诉记者,如果自己不学,就教不好学生,心里就会难过。所以,司万平总是想办法提升自己,而她所教的班级每次中考英语成绩都稳居全县上游。
年10月8日早上,司万平骑摩托车上班时不慎摔倒。当时司万平考虑到长假后第一天可能其他老师还没到校,孩子们没人照应。她不顾自己的伤势,扶起车子赶往学校。到班后,司万平腿上鲜血直流,吓哭了好多女生。但她还是坚持把事情都安排好后,医院。医生告诉她右腿软组织大面积严重受伤,建议卧床休息,可司万平却执意回到学校。
“一开始真疼得没法走到班级。”司万平说,她就把学生全部叫到宿舍门口开班会。早上、晚上家医院打点滴。由于不能站着,她就把腿翘在板凳上讲课。司万平坚持了3个月,没请一天假,没缺学生一堂课。
从“普通教师”变身为“超能妈妈”
芦蒲初中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很多家长在外打工,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司万平就用无私的爱,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幸福的天空。
由于司万平组织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她除任教初三英语兼班主任外,还是女生宿舍管理员,同时负责初三年级的英语教研以及学校的妇女工作,她的工作量是全校教师中最多的。“宿管员几乎每天24小时在校,要和多个学生同吃同住,宿舍楼里非常嘈杂,一般人呆在里面吃不消。”司万平的同事介绍。
作为宿管员,司万平要为全校24间女生宿舍提供“人工叫醒”服务,每天5点半起床,晚上查房两三次后,将近12点才能放心休息。她值班室的门从来不关,有的女生刚住校半夜睡不着,司万平就陪着入睡;有的半夜生病,医院;有的在临考前突击看书复习,司万平就做红枣茶宵夜提神。
把爱心和关怀时时处处带给学生,使司万平成了学生心中最亲切的“爱心妈妈”。学生小庆的父亲聋哑,母亲痴呆,家中经济困难。平时小庆贪玩,成绩较差,几次欲中途辍学。司万平对他倾注了大量心血,课上特别注意观察他的情绪,课后优先安排他补课。有一年开学初,司万平发现小庆缴不起学费,她二话没说,就帮小庆垫缴了。多年来,司万平共资助16名学生完成了学业。她说:“学生爱我,我也爱学生。如果哪天我看不到学生,心里就觉得空荡荡的。”
从“儿媳妇”变成了“好闺女”
对司万平而言,家是她的能量来源。“其实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父亲年轻时家穷,没钱读书,所以他就把当一名好教师的心愿寄托在了我身上。”司万平告诉记者,年父亲病逝前恰逢中考,老人家坚决不让司万平请假照顾他,说千万不能耽误了孩子。父亲走后,司万平只利用了周末两天时间,料理完丧事,又将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安顿好,就匆匆赶回学校上课。而她只好把深深的悲痛放在了心底,用工作实绩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司万平的丈夫远在青海工作,每半年才回来一次。丈夫是家中的独生子,所以照顾年迈体弱的婆婆的重任就落在了司万平肩上。每天早晨,司老师早早地陪母亲吃完早饭,再利用课前间隙回家陪婆婆吃饭,中午、晚上都如此。这些年来去匆忙,她几乎没吃过一顿完整的饭。“起初,婆婆不肯来我家,觉得我忙,没时间照顾她。”司万平说,“现在已经住了十几年了,婆婆觉得蛮好的,因为我每天都能把工作协调好,利用课前间隙回家陪她。有一次,我骑车带她,路上有人对婆婆说‘有这样孝顺的女儿您好福气’,婆婆自豪地说‘这是我媳妇,比闺女还贴心呢’。”
大爱无疆,除了将真情和爱心交给学生和亲人,司万平还积极参加志愿组织、爱心协会,在家里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经常利用节假日给敬老院老人送端午粽子、中秋月饼,为老人洗头、剪指甲、洗衣服。星期天、节假日到学生家里走访,送给留守儿童慰问金和学习用品。夏日给环卫工人送清凉解暑食品。她是留守儿童心中的“爱心妈妈”,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环卫工人心中“最美的天使”。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司万平对事业、对教学、对学生的爱是炽热的、深沉的、无私的,她把满腔的热血化作爱的春风,这春风吹暖了孩子们的心,吹绿了芦蒲初中的校园,也吹亮了乡村教育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