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导,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中,发现有水牛、象、竹鼠等遗骨。在洛阳的一个古代遗址,人们发现有两根象牙的化石,经确认,约有5万年的历史。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中,还记载过一人打猎时捕获一头大象的事件。我们知道,水牛、象、竹鼠等动物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由此可见,河南一带的气候曾经比现在温暖得多。古时河南叫做豫州,这“豫”字,按象形文字的意思看,是一人牵一象。有人也由此推测,河南曾经是大象出没之地。
据记载,我国在隋唐时期,气候比较温暖。我国现在分布在南方的竹子,在隋唐期间曾分布到黄河流域一带。而在宋朝,我国气候转冷。公元年,太湖大面积结冰,且“冰坚足可通车”,洞庭山上的柑橘也大多被冻死。年至年,杭州冬天十分寒冷,春天下雪也多达41次。南宋期间,因天寒地冻,黄河流域不见竹子。到了元朝,气候转暖,黄河流域复有竹子出现。至明朝,天气又多寒冷。据江苏阜宁县志记载,在年,“冬大雪,六十日沿海坚冰”。在17世纪后半叶,我国迎来了更为寒冷的时期,此期间太湖结冰达4次之多,洞庭湖也有过3次冰冻。
那么,古今气候为什么会如此多变呢?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分复杂,因此,科学家尽管一直在探索气候变化的原因,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个问题。不过,有一些因素会引起气候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已经得到人们的公认。
首先,一个地区的地形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气候的相应变化。例如,在喜马拉雅山地区,人们在岩层中发现了许多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化石,如珊瑚、海胆,介形虫、鹦鹉螺等。在希夏邦马峰山麓地带,还发现了体型很大的鱼龙化石。原来,在今日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在地质年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直到距今大约万年至年这段时间,这里地壳上升,形成一片温暖的浅海。故今有许多海洋生物化石发现。在以干旱著称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人们也发现了珊瑚化石。由此可以推断,这里也曾经是海洋。
其次,大陆的漂移使一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气候的变化。例如,人们在南极大陆上发现了厚度很大的煤层。我们知道,煤炭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由于植物大量死亡后又被泥沙埋藏起来,经过漫长时间之后才形成的。可见,南极洲当初能够使大量植物生长,不可能是今日冰雪覆盖的环境。
有人推测,南极洲曾经位于温带,有过茂密的森林,后经长途漂移,才到达今日的南极地区。由于南极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太阳热量少,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形成今日酷寒的气候。
再次,海陆分布的变化,影响洋流流动的路线,这对气候也有不小的影响。例如,在一个叫做晚石炭纪的地质年代,北半球大陆之间有广阔的海域,使赤道北太平洋暖流北上,进入寒带水域,从而使北半球有大范围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
如果大气环流和洋流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那么,就会引起大洋两岸地区的气候变化。现在,人们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22.html